就(拼音:jiù)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就”的基本义指接近、靠近,引申为到达,走上某一职位、职业,开始做。又引申为完成,还引申为依从(于此)而不离开。作虚词用时,表示马上、单、即使以及加强肯定语气等。“就”也用来表示假设,与即使、假使义同。
文字源流
甲骨文、金文中有图1、2、3一类字形,有的学者认为是“就”字,上为“亯(享)”下为“京”。“京”在甲骨文中像垒土为高丘,在高丘上建筑亭子和房屋,跟后代在最高的地方建瞭望哨相似。“亯”在这里的含义尚不明确,有人说是层高重叠的意思。
关于本义,“就”在《
说文解字》中意为“高也”。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九经字样》:“京,人所居高丘也。”由此可见,“就”本义应是到高处去。战国楚简增加了“辵”旁表意(图A),但其形体未保留下来。而“辵”旁与行走相关,由此又可引申为走向高处,靠近,走进,趋向。“就”作为本义的用例并不常见,其引申义“靠近”义倒成为“就”的常见义。从字义上看,“就”最早是作为动词使用的。
《说文解字》籀文是在图1、2、3一类字形的基础上叠加声旁“尤”形成的。“尤”上古音在之部,“就”在幽部。虽不在同一韵部,但之、幽这两个韵部在先秦的读音应该是接近的。如“裘”字,本为之部字,而其所从之声旁“求”为幽部字。后来省略了左旁的上半部分,而作8、9、10一类字形。《说文解字》认为“尤”在这里表示超出一般,有表义作用,可备一说。
“就”的常用义“靠近”也促使“就”可根据后面所接宾语的语义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解释。如“就”后面接表示人的名词短语。具有表运行的义素,如《晏子春秋》:“公就晏子而止之曰”的“就”即为“走进、靠近”之义。
到一个地方去,带有主体接近一个目标的意思。从过程上看,接近目标也就意味着目标将要达成,当这个主体无限接近目标,主体和目标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那么目标就可以认为达到了。因此,由靠近引申出“完成”义。如《战国策·齐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诗经·大雅》:“不留不处,三事就绪。”再如“就绪”一词沿用至今,表示一切已安排妥当,准备工作已完成。
当“就”后接宾语无明显“有利”义时,“就”引申出“伴随”义其后可接持续性助词“着”。如《齐民要术》:“冬夏生,始数寸,可煮,以苦酒浸之,可就酒及食。”后渐渐演变为佐食义的用法。如《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地咽完了。”
副词“就”虚化的句法环境是“就+动词短语”,多表示“行为结果”或“行为目的”的连动关系。如《论衡·变动篇》:“其妇迎之,鲁君吊於途,妻不受吊,棺归於家,鲁君就吊,不言哭於城下。”“就”前还常出现另一行为动作,形成“动词短语+就+动词短语”的模式,此时“就”作为承接义副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如《搜神记》:“无笠,雨驶,可入船就避雨。”
介词“就”产生的原因是动词“就”原来表“空间位移”的动词义转到了后面具有行动义的位置上,于是“就”的“趋向”义开始弱化,慢慢虚化为表“处所、时间、对象、范围”等与后一动词相关的介词。到南北朝时期处所介词“就”产生并大量运用。如《三国志·裴注》:“徐元直向云有客当来就我与庞公谭。”《世说新语·方正》:“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
“就”的连词义与其副词、介词义相比较为单一,仅发展出承接、让步两种连词功能。关于连词“就”的来源,有学者认为“就”的让步连词用法来源于其强调副词的用法。有学者指出“就”的让步用法移植于“即”的让步用法,通过假借“即”而获得的。
详细解释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五】【京部】疾僦切(jiù)
就,高也。从京从尤。尤,異於凡也。
𡰗,籀文就。
说文解字注
“就”注:此複舉字之未删者。
“高也”注:《廣韵》曰:“就,成也。迎也。即也。”皆其引伸之義也。
“从京、从尤,尤,異於凡也”注:説从尤之意。京者,高也。高則異於凡。疾僦切,三部。
广韵
疾僦切,去宥從 ‖ 就聲奥1部(jiù)
就,成也。迎也。即也。《説文》曰:“就,髙也。从京、尤,尤異於凡也。”又姓,《後漢書》菟賴氏改爲就氏。疾僦切。四。
【校釋】《後魏書·官氏志》:“菟賴氏後改爲就氏。”當據正。
康熙字典
【寅集上】【尢部】 就;部外笔画:9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疾僦切,並音鷲。《説文》:就,高也。从京,从尤。徐曰:尤,異也。尤高人所就之處,語曰:就之如日。會意。《廣韻》:成也,迎也。《詩·邶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又卽也。《齊語》: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又《增韻》:從也。《禮·檀弓》: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
又帀也。《禮·禮器》:大路繁纓一就。註:五采一帀曰就。
又能也。《左傳·哀十一年》:郊之戰,季孫曰:須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註:雖少年,能用命也。
又終也。郭璞曰:凡事物成就亦終也。
又姓。《後漢書》:菟賴氏,改爲就氏。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小”的第二笔楷体是点。
【写法】“京”窄,“尤”宽,顶部“京”低,底部“尤”低。“京”,“亠”居左上格,横笔右端抵竖中线;“口”顶部在横中线。“尤”,横笔从田字格中心起笔,长撇从竖中线上端右侧起笔,撇向“京”下侧;乚(竖弯钩)从横中线起笔,弯钩超出上部。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