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话是指通行于
福建省尤溪县内大部分地区(城关镇,西城镇,梅仙镇,联合乡,溪尾乡,坂面镇,台溪乡等)的方言。
语言概况
指的是通行于福建省尤溪县内大部分地区(城关,西城,梅仙,联合,团结,溪尾,坂面,台溪等)的方言
来源
由于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并且早在唐朝开元年间就已建县,因此尤溪话既融合了福建各个地方方言的特点,而且还包含了很多
古汉语,
古越语的词汇用法,可以说尤溪话是含有
福州话,
永安话,闽南话,
建瓯话,客家话等特点的综合性方言。
适用地区
广义的尤溪话为尤溪县内方言的统称,实际可分为7个小区和1个闽南方言岛:
1、尤溪城关话,这是一种兼有闽南、闽中和闽东方言特点的混合型方言,通行于城关、梅仙、团结、联合等4个镇.台溪、溪尾、坂面镇的大部分村落,以及西滨、中仙、新阳镇较靠近城关的小部分村落,使用人口约17万人。
2、池田话受闽中、闽南方言影响混合形成,通行于管前、八字桥及新阳的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6万人。
3、洋中话接近于闽东方言,通行于洋中镇的大部,汤川的东部和尤溪口镇,使用人口约2万人。
4、西滨话融合城关话和洋中话特点,通行于西滨镇的大部,洋中镇的小部。使用人口约2.5万人。
5、汤川话是深受闽方言影响的闽西客家方言。分布在汤川镇大部和溪尾。台溪镇小部分村落。使用人口约1.3万人。
6、中仙话混有城关话和闽东方言、莆仙方言特点,仅通行于中仙镇的大部,使用人口约2万多人。
7、街面话基本与闽南方言一致,只通行于坂面乡的4个村,使用人口约6千人。
另有一个闽南方言岛一一西滨乡的彩城村,使用人口约一千人。但能用西滨话和城关话对外交流。
由于尤溪城关话占大部分人口,较为通行,故一般来讲尤溪话,是指尤溪城关话。
语言特点
首先区别不同地方人和人之间的第一要素就是语言,为什么呢?两个中国人见面互相之间第一个给对方的感觉就是你所操的语言,而不同地区的风俗、饮食、起居习惯是要在长久的共处中才会体会到,语言是第一个直击对方印象的要素。一开口如果甲君说:“侬好!”那么我们可以判断甲君所操的是
吴侬软语,十有八九是苏沪地区的人;如果乙君问你:“
干哈(啥)玩意儿?”那么他来自东三省就是不言自明的了。尤溪人之所以称之为尤溪人,就是因为那一口尤溪话(并不是说尤溪其他不讲狭义尤溪话的地区就不是尤溪人,这里我觉得尤溪话应该是广义上的尤溪话),不同地方的尤溪人对于尤溪话肯定有不同的见解,而由于离县城比较偏远的乡镇可能受其他语言,如福州话、闽南话的影响较之于尤溪话对于他们的影响更大,所以他们不可避免的所操的语言就更带有那些地方的特点更多些。这里要讨论的尤溪话是以城关、梅仙等地区尤溪话为基础的,通行于县城附近的一种语言。而由于地理因素的制约,往往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就产生了音调和用词的异化(这一点后面也会说明),因为笔者自小在梅仙长大,对于梅仙人所持的尤溪话了解更多些,因此以梅仙地区尤溪话为蓝本进行“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一些小小的了解。
首先是衣的方面,尤溪人称衣服为“yi yong”,对应的汉语词汇应该就是“衣裳”,粤语地区至今仍说“着衫”,衣服这个词汇则是后来的白话词汇,古人从不说“衣服”,而是用“裳”或者“衫”。再说说尤溪话中裤子的说法叫“dei ku”(也有发“di ku”),di字暂时我还找不出合理的解释,如果是“底”字,那么裤子称之为“底裤”?显然不是很合理。但是ku这个词我觉得绝不是现在的裤,而是“裈”(kun)字,古汉语中将有裆的裤子称为“裈”,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字,这不是牵强附会,而是语言在流传过程中发生读音的变化实属正常。同样的,现代汉语中的鞋子,古汉语中也没有这个说法,而是“履”,如刘备就是“织席贩履之徒”,那么尤溪话中鞋子叫做“yi”,多读几遍,你就会发现这两字读音很相似,可以大胆的猜测尤溪话中的鞋子大概指的就是履。至今我仍然不明白为什么会将长袖的衣服称之为“long”,而且一般都是连续造词读为“longlong”指的就是普通的衣裳,至于对应汉语哪个词汇,希望有高见之人指明出来。
接下来说说住,住的地方肯定有床铺,尤溪话中的床铺叫“瞑床”,现在汉语如果看到“瞑”字,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死不瞑目”这个成语,而在尤溪话中,瞑这个字还可以作为睡觉解,睡觉“kun ming”(困瞑)。讲到睡觉,肯定要闭眼睛,眼睛在尤溪话中叫做“目睭m jiu”,目睭是方言中眼睛的说法,闽南语中也是如此称呼眼睛。而住的房子,这点整个闽越地区高度一致,都称之为“厝”(qu),厦门有曾厝,福州有郭厝,都是一个姓氏人民的聚居地,类似于北方的屯和庄。
构词特点
尤溪话和普通话在构词方法上,有一些显著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括号内表示普通话:
1. 尤溪话是单音词,普通话是双音词:月(月亮) 旱(干旱) 湿(潮湿) 蚁(蚂蚁) 柴(柴火) 力(力气) 禾(稻子) 稗(稗子) 浆(浆糊) 俭(节俭) 炭(木炭) 瓯(小碗)
2. 尤溪话是双音词,普通话是单音词:老蛇(蛇) 松柏(松) 霜冰(冰) 蚕虫(蚕)
尤溪话和普通话词素颠倒顺序的:天晴(晴天) 鸡母(母鸡) 人客(客人) 头前(前头) 菜咸(咸菜) 下底(底下) 闹热(热闹) 臭酸(酸臭)
此外,在表示动物公母之时,对于母的牲畜都是颠倒顺序的,几乎没有例外,如: 鸭母 牛母 狗母 猪母 等等。而在表示公牲畜时,一般是发一个gu的音,如:牛gu 狗gu 羊gu。
3. 尤溪话的词头与普通话不同,尤溪话的亲属称呼常以“阿”开头,如: 阿爸(爸爸) 阿姑(姑姑) 阿婶(婶婶) 阿嫂(嫂嫂) 阿妹(妹妹)
在尤溪话中,对朋友的昵称往往是取其名字末字,称“阿~”如:“阿云”“阿莲”等。
4. 普通话带“子”尾的,尤溪话不带或带其他词尾或单音重复。如: 柿(柿子) 袜(袜子) 茄(茄子) 椅头(凳子) 椅条(椅子) 瓶瓶(瓶子) 簿簿(簿子)
常见词汇
尤溪话其实混杂了古汉语、闽东方言、闽南方言等的词汇,因为词汇的不同,所以用普通话很难直接说,了解以下这些常见词汇,有助于讲一口纯正的尤溪话,以“尤溪话---普通话”表示。
1.天文类 日头---太阳 乌暗天---阴天 落(雨雪霜)---下(雨雪霜) 米筛雪---霰 红赤霞---霞 凊天---冷天 落青凝---结冰 塕尘---灰尘 河溪---银河 溪舷---溪边 涂糜---烂泥 山骹---山脚 烧暖---暖和 坑囝---溪涧 石囝---小石头 溪底---河床 做大水---发大水 水涸(ke)---水退 乡里---村子
2.时间类 即久---现在 尾手---后来 今旦---今天 明旦---明天 什瞑---昨天 日把---一两天 天光---天亮 早起---早晨 日昼(昼时,昼前)---上午 昼了---下午 半瞑---半夜 逊年---前年 年头---年初 年尾---年底 冬节---冬至 旧底---以前 古老---古时候 打头---领先 聘后---背后 后底---后面,里头 前底---前面,前头
3.建筑类 厝---房子,家 启(kia)厝---盖房子 地兜---地上 下厅尾---院场 学堂---学校 课堂---教室 猪橱---猪拦 屎坑---厕所 门墬---门坎 檐尾---屋檐 檩---檩条 壁拱---墙壁 瓦桥---椽子 岑级---台阶 栋柱---柱子 横---楔子 楞---楼楞子
4.用具类 鼎---铁锅 鼎匙---锅铲 饭筅---炊帚 炊楻---蒸饭桶 灶脚---灶台 火管---吹火筒 炭---木炭 瓯---小碗 箸---筷子 匙羮---汤匙 茶罐---茶壶 酒瓶---酒壶 酒堑---大酒坛 眠床---床铺 椅条---长凳 眠床---床 床柜---写字台 悬椅---靠背椅 面盆---脸盆 面巾---毛巾 骹桶---脚盆 大骹桶---洗衣盆 尿龟---夜壶 粗桶---马桶 厚纸箔---草纸 铰剪,铰刀---剪刀 洋油盏---煤袖灯 电条---电池 手电---手电简 踏脚车---自行车 批---书信 纸鹞---风筝
5.农作类 打堘---泛指种田翻土 塞粪---上肥 撒种---浸种 播堘---插秧 薅草---除草 柴锲---柴刀 禾锲---鎌刀(有齿) 棕蓑---蓑衣 坅刀---劈田埂刀 打坅---劈田埂草 看牛---放牛 春臼---舀 潘水---泔水 /历---竹编圆形晒器 曝谷---晒谷子
6.动物类 猪猳---种猪 鸡僆---小母鸡 犬母---母狗 老捱---老鹰 壁鼠---壁虎 木虱---臭虫 家蚤---跳蚤 蟹---棱子蟹 老猴---猴子 琵婆---蝙蝠 土鲫---螂鱼 田鸡---鹌鹑 水鸡---棘胸蛙 xou---刺猾 洋鼠---鼠兔 胡蝇---苍蝇 虱母---虱子 老蟹---螃蟹 厝鼠---兔子 大ku---鲤鱼 拉狸---穿山甲 猫---野猫
7.植物类 大桔---桔子 黄梨---菠萝 蕹菜---空心菜 金瓠---南瓜 油麻---芝麻 菅---芦苇 麦豆---豌豆 乌豆---黑豆 棉瓜---丝瓜 禾---稻子 稗---稗子 粟---稻谷 姜---生姜 姜母---老姜 菜栽 ---菜苗 菜头---萝卜 番黍---玉米 米麦,粟麦---大麦 糆麦---小麦 酒米---糯米 苎---苎麻 松柏蕊---松球 日头照---向日葵 桐瓠---油桐 番柿---西红柿 番薯---地瓜 笋菜---窝苣
8.称谓类 侬---人 厝边---邻居 亲情---亲戚 囝、囝弟---儿子 阿赛、查母囝---女儿、女孩 丈甫囝---男孩 拐骹---跛子 相---相貌 打粗人---体力劳动者 乞食---乞丐 发颠---疯子 青盲---瞎子 耳聋---聋子 拉哩---麻脸
9.亲属类 阿达---祖父,公公,岳父 阿zia---伯母,母亲,岳母 阿姆---夫之嫂 阿婶---叔母、夫之弟媳 大姨---妻之姐 阿么(阿妮)---母亲 阿嬷---婆婆 阿玛哥---外祖母 姨丈---兄弟、母之姐妹夫 细舅---内弟 姨姨---母之姐妹 阿妗---舅母 阿朵---姐姐 丈母姐---丈母娘(第三人称) 丈人达---老丈人(第三人称) 大人---长辈 nia囝---小孩 侄仔---侄儿 新妇---媳妇 新妇囝---童养媳 外家---娘家 阿~(名的末字)---对朋友的昵称
10.身体类 面嘴---脸 鼻空---鼻孔 鼻---鼻子,鼻涕 耳囝---耳朵 喙皮---嘴唇 下颏---下巴 喙须---胡须 nu---诞水 目珠仁---眼珠 目汁---眼泪 目睭屎---眼屎 胡蝇屎---雀斑 喙齿屎---牙垢 肩母头---肩膀 手盘面---掌背 奶---乳房,乳水 腹肚---肚子 手腿---胳臂 反手---左手 ou手---右手 骹---脚 尻穿 ---屁股 卵脬---阴囊 骹踏---脚跟 目脊栋---背 膈肢下---膈肢窝 鸡角指---食指 尾指囝---小指 牙槽齿---臼齿
11.生理类 病囝---妊娠反应,害喜 有囝---怀孕 生囝---分娩,生小孩 饲囝---喂奶 刺水---遇冷水感冒 脉滚---发烧 畏凊---发冷 出膜---出麻疹 出花---出天花 结垢---口吃 过人---传染人 咳---咳嗽 擘喙---打呵欠 喷莱---打喷嚏 发散---羊痛疯 号眠---打鼾 热痱---痱子 病to---麻疯 过去---逝世 寿柴---棺木
12.衣食类 索面---线面 细糖---白砂糖 糍囝---糯米小丸子 油炸粿---油条 粽---粽子 凊饭---隔餐饭,冲饭 猪豆腐---热猪血 褂囝---背心 柱遮---圃涎 腹腹---肚兜,围肚 底裤袈---裤衩 乌糖---红糖 米粉---粉条儿 pei---锅巴 汗衫---衬衣 便衣---汉装 鞋靸---拖鞋 水鞋---雨鞋 紧身袄---内衣 耳钉---耳环 熻饭---焖饭 气---气味 贮(饭)---盛(饭) 添(茶酒)---斟(茶、酒) 生pu---发霉 味素---味道 洋烟---卷烟
13.动作类 嗦---吮吸 呖---舔 唾---吐 鼻---接吻,闻 擘pa---撕 s-i---切 倒---倒闭(商店) 遮---遮,盖 xia---迈,跨 揽---搂抱 讨(柴)---砍(柴) 滚---烫,沸 食---吃,喝,吸,饮 拿na1---抓握 kia2---拿 tsyo4---寻找 启---站 拿---抓捕 透tau---解开 跋bia---跌 玩ue---开玩笑 盐---腌溃 咬---咬,嚼 迸(擘bie2)---裂开 拍---打 suo---鞭打 并---比,比喻 讲pa1---聊天 讲泛(pa4)---撒谎 克条---玩耍 休(he2)---休息 没味---害羞 未记---忘记 相拍---打架 洗汤---洗澡 目赤---嫉妒 通愿---发誓 漏相---丢脸 爬起---起床,起来 相干(kang4)---吵架 谈笑(人)---讥讽 kia旗---举旗 行---走 走---跑 起动---劳驾 拍球---打球 跳索---跳绳 索竹膏---爬竹杆 趁钱---挣钱,赚钱 去学堂---上学 上堂---上课 落堂---下课 考书---考试
14.形容词类 下---低 清---稀(稠之反) 厚---厚,浓 长---剩,多余 橂(te)---坚实,(绑)紧 熟---成熟 白---清白,干净 稠(sio1)---均匀 烈---快 生清---匆忙,机灵 好角---能干(人) 过(kua1)---老(嫩之反) 幼---细碎,嫩 贱(tsia1)---淡(咸之反) 泛(pa4)---空洞,不实在 乌 ---黑(色) 直---直,坦率 顽---顽皮,顽固 熻xie(天气)---闷(天气) i-ng---紧 合算---便宜 俭、做家---节俭 清楚---整洁,俊俏 大量---度量大,大方 快活(hua)---开心,快乐 闹热---热闹 欢喜---高兴 得侬疼---惹人爱 没闲---没空 高载---辛苦,劳累 艰苦---辛苦 喙干(da)---口渴 古怪---奇特,狡黠 细二---客气,小心 生份---陌生 憨---傻,笨 缠绊---罗嗦,麻烦 激心---操心 受气---生气 二百二五---傻里傻气 有三没四---不三不四 不七唔八---不清不楚
15.量词 彼个---那个 这阶---这里 彼阶---那里 哋个(侬)---谁 哋阶---哪里 蜀抱---一丛(植物) 蜀兜菜---一棵菜 两头猪---两口猪 三板墙---三堵墙 四陴厝---四座房 五题歌---五首驮 六帖药---六剂药 七头鸡---七只鸡 八板桥---八座桥 九钵花---九盆花 蜀架车---一辆车 蜀堆尿---一泡尿 两梗---两根 外若几---多少? 几领(衣裳)---几件(衣裳) 百七---一百七十 斤七五---一斤七两半 十外个---十来个 头名---第一名 冇(mou)名---无名次,排不上名字 你各侬---你们
16.副词 唔通---别(说) 唔敢---不敢,不可,不能 伫(tui)---在 趁---乘(机会),从(那儿) 敢讲---非常,很(好) 合拢总---总共 罔---随便 隔花疏---不时地
测试试题
福建省的语言古老而又纷繁复杂,处于闽中的尤溪县由于地处多市地区交界,历史与地理的因素造就了神奇的尤溪话(Youxiness),然而又由于融汇了多种语言,导致尤溪县内各乡镇的语言又不尽相同,据考证,最正宗的尤溪话在梅仙镇到团结镇一带。身为尤溪人,当讲尤溪话,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了解地道的尤溪话,本试题由此诞生,其中涵盖了尤溪话大部分的语言特点,如有任何的疑问与建议,欢迎共同探讨。
试题得分与对应语言能力:
30~60:会尤溪话;61~80:通尤溪话;81~95:精尤溪话;96~100:恭喜你,可以到县文化局谋职了!
一、 选择题
(每题5分,共20分。)
1. 尤溪话中的“玩”读作“kè ti’ě”,请问这个说法起源于下列哪种情况?
A. 国语“敲土”或“磕土”的音译,用小孩玩泥巴来形象表述“玩”
B. 国语“磕头”的音译,反映了古人注重礼节
C. 专有名词,固定用法,与国语之间无传承关系
D. 其他
2. 尤溪话把“站住”、“坐在旁边”读作“ki’a de”、“the’u bai’n tao’u de”,其中加下划线的“de”,是什么用法?
A.语气助词 B.表状态的助词 C.结构助词 D.意为国语中的“住”
3. 尤溪话中的量词保留了浓厚的古老语言的色彩,请给下列词句选择正确的量词:
国语:一条蛇、一只鞋、一首歌、一口酒、一把锄头、一个石头
尤溪话:一( )蛇、一( )鞋、一( )歌、一( )酒、一( )锄头、一( )石头
A. 条、个、首、嘴、个、只 B.尾、只、曲、口、只、坨
C.尾、脚、题、嘴、柄、gāi(该) D.只、脚、支、口、支、只
4. 国语的“酱油”在尤溪话中读作“xī yǒu”,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西油”,意为西方传入而得名,同“洋火”(火柴)
B.国语的“豆豉”在尤溪话中读作“dāo’u xí”,酱油由黄豆制成,故将其读作“豉油”
C. 专有名词,固定用法,与国语之间无传承关系
D.其他
二、 判断题
(每题4分,共20分。)
1.国语的“发癫”、“点烟”中的下划线“发”、“点”在尤溪话中的读音一样。 ( )
2.尤溪话中的“thāi thi’ǎo”翻译成国语为“幸运”。 ( )
3.尤溪话中“mī xiā yē”,翻译成国语为“不好吃的”而非“不能吃的”。 ( )
4.八宝粥在尤溪县传闻是狗的节日做的传统食品,故而尤溪话读作“ku’ain mu’ei”。 ( )
5.尤溪话中无“被”字,而是用“给”代替,如“被跟骗了”为“给人骗了” ( )
三、 问答题
(每题8分,共48分。)
1. 语言有个“经济性原则”,即用最少的话表达最多的意思。请举例说明尤溪话中的“经济性原则”。(提示:表述“幼仔”或“小”的时候,尤溪话通常只是将原词进行升调处理,如小鸡、猪仔、小路等)
2. 在尤溪话中没有“喝”的说法,而是将其与“吃”统一用古语“食”来代替,这也体现了尤溪话的源远流长,请试着分析尤溪话中为何摒弃了“喝”的说法。
3. 尤溪话的发音中有一个咬舌音,同英语中的“th”,如“三”、“十”、“西”等。因此尤溪人在学习英语时发咬舌音有优势,然而也因此让部分人在发国语中“s”、“sh”的音时发成了咬舌音。请另列举5个尤溪话中发“th”音的字以及5个发“s”音的字。(每多列举一个附加0.5分。)
4. 与国语一样,尤溪话中也有许多的多音字,如:“老蛇”与“老鼠”中的“老”;“人头”与“人口”中的“人”等等。请再列举至少三个类似的多音字。(每多列举一个附加0.5分。)
5. 尤溪人民淳朴而又含蓄,在向异性表达爱意时,往往不会用到国语中“我爱你”之类的词句,假设你现在要用尤溪话向倾慕的异性传情达意,你将要如何表达?
6. 尤溪话中表达谢意时一般不说“谢谢你”,反而倾向于使用“麻烦你了”、“器重你”等之类的表述。尤溪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为何在尤溪话中会不常用“谢谢”二字呢?请试着分析原因。
四.图文题(12分)
图1的寓意为尤溪话中一句损人的话,四个字,形容对方做事不合常理,亦作神经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