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
对白色的推崇的习俗。主要见于
中国古代的北方的各个少数民族里面。也有古时以白色动物纷纷出现为不祥之征兆,称为“
白祥”。
汉文化观念中的白色
白色-丧服
以汉文化的观念,白色传统上是丧服的颜色。《
礼记·郊特牲》:“素服,以送终也。”《周礼·春官·司服》:“大札、大荒、大灾,素服。”汉郑玄注:“大札,疫病也;大荒,饥馑也;大灾,水火为害;君臣素服、缟冠。”
春秋时代秦国在崤之战惨败后,秦穆公“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是以丧服谢罪之意。荆轲出发刺杀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史记·刺客列传》),这里诸人知道壮士一去不返,遂衣冠似雪,以示必死决心及为之饯行。明末吴三桂入关,“痛哭六军俱缟素”,也是为崇祯帝吊丧之意。
白色-平民
白衣在通常情况下,也是平民服装。所谓“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白衣在此表示妇女着装简朴。白衣一词在后世成为无功名的平民代称。《史记·儒林列传序》:“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此外,“白丁”、“白士”、“白身”、“白民”等词的含义也基本相同,都指无功名的寻常百姓。
以上两种白色的
服色观念一直在汉文化中并行出现,唐宋时白衫仍是便服,却也兼作凶服。宋乾道年间,礼部侍郎王曮上疏请禁服白衫,后世遂专作凶服用。直到近代,才由西方的观念冲击下,开始出现白色婚纱等礼节。
(按〈西哈努克回忆录〉,柬埔寨也也白色为丧服,“在我外祖父莫尼旺国王的隆重葬礼上,一望无际的人群,以远东人、特别是高棉人丧服的颜色——白色为主。”但柬埔寨受自古受印度文化影响,白色是尊贵之色,白伞、白象均是皇家象征,因何以白色为丧服颜色,不易索解。)
白色-兵事
此外,白又是五行中西方之色,而西方主兵事。《水浒传》中就讲到,白虎堂是军机重地,林冲这样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擅入尚且被刺配沧州,常人则是要杀头的。古代常多白袍将军,穿着者其实未必都是后世所想象的年轻帅哥,其本意或是为显示肃杀之气而非帅气。《梁书·陈庆之传》:“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
《礼记》:“夏后氏
尚黑,殷人尚白,周尚赤。”历代受五行相克思想的影响,所尚颜色经常不同。但五行学说后起,上古三代所尚颜色的不同,或许更与这三代所属民族集团的色彩心理有关。并且这也非绝对,例如周虽尚赤,但《史记》记载,周武王伐商,渡河遇白鱼,以为祥瑞,特地祭祀之;在牧野宣誓时,武王也是“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伐商成功后则“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这里白旗是令旗大纛,而非投降之白旗。现代中国显然也是尚赤的,所谓“全国江山一片红”,而敌方统治区是“白区”;双方互骂“赤匪”、“白匪”。
就此而言,殷商、西周时代实则也有以白色为祥瑞的一段时期,商周分属东夷和西方系统,我猜测这可能是受北族的影响。在北方各族中,崇拜白色一直是一种普遍的情形。
北族尚白
汉人很早就注意到北方各族崇尚白色的习俗。唐朝高僧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一:“西域俗人皆著白色衣也。”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也说西域习俗:“吉乃素服,凶则皂衣。”当时西域九姓胡以黑色为丧服。
西夏
西夏立国自称“白上国”,为元昊选定之名,意即尚白之国,盖因西夏及相邻各族均尚白,且佛教交易认为白为净行善业。西夏党项族实属藏人的一支,藏人也一样有尚白的习俗,敬献“洁白的哈达”是极尊敬之意。
东夷
东北方的东夷各族也尚白,所不同者往往他们也尚青。例如契丹传说,其祖先是男子骑白马,女子骑青牛;而《蒙古秘史》载,蒙古人的始祖是孛儿帖·赤那(苍色狼),其妻为豁埃·马阑勒(惨白色鹿)。这里提到的马/牛、狼/鹿与部族图腾有关,但其颜色却一定与白/青二色,因为这两色是最被尊崇的高贵之色(青/苍是天的颜色)。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意思也是“青色之城”。
蒙古族
白/青二色也经常被用于蒙古人名。成吉思汗的正妻也名孛儿帖(苍色),而元末重臣汝阳王父子则分别名为:察罕帖木尔(白铁)、库库帖木尔(青铁)。元代宫廷在主要节日都穿白衣,皇室马群均为白马,鹰类中也以白鹘为最上品,只有近侍皇家鹰匠(“昔宝赤”Sibaghuchi)才能将白鹘拴在手上。元、明重大节日的马奶酒都必须用白骒马奶制成。阿勒坦汗迎接达赖喇嘛时也是穿白衣、骑白马。
女真族
女真族同样尚白,“女真”之意即“海东青”,而这种猛禽以羽毛纯白者为最高贵。女真的后人满族也尚白,他们喜欢穿白色衣服,对洁白的物品或白色的动物都十分喜爱,甚至还有贴白色
对联的,而出殡时却要挂红幡。
满族
中国皇帝穿黄袍是隋唐开始的,之后杏黄色遂成为中原皇室颜色。清朝服饰不属于中原的传统服装体系,清的祭服有石青色的。满族八旗,四种基本颜色:黄、白、红、蓝,白/蓝和满人传统喜欢的白/青相合,而黄/红则与汉人观念有关。满人入关后,皇帝也变成穿黄袍,所谓“上三旗”,是正黄、镶黄、正白三旗。
白色动物
裾《辞源》“白祥”条:古时以白色动物纷纷出现为不祥之征兆,称为“白祥”。《汉书·五行志》:“时则有白祥白眚。”有时却又将这种现象作为吉祥之兆,如《北史·李高传》:“又有白狼、白兔、白雀、白雉、白鸠等集于园间。群下以为白祥,金精所诞,皆应时邕而至。”
祥瑞征兆
细查《辞源》,发现在很多情形下,白色动物是祥瑞的征兆:
白鸟:见《宋书·符瑞志》
白狼:见《瑞应图》:“白狼,王者仁德明哲则见。”
白鹿:见《宋书·符瑞志》:“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
白雀:后秦年号,384-385年
白鱼:《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舟中,武王俯取以祭。”
白狐:见《宋书·符瑞志》
白燕:见《宋书·符瑞志》:“白燕者,师旷时,衔丹书来至。”
白麒:《汉书·武帝纪》:“获白麟,作白麟之歌。”
灾异征兆
但在某些情形下,正如上面所印的“白祥”条,却又是灾异的象征,如“白鸡”就是不祥之兆的代词,见《晋书·谢安传》;而“白额虎”,比喻凶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