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逻辑
格奥尔格·黑格尔的哲学著作
《小逻辑》德国思想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17年。
内容简介
该书内容包括:三版《序言》,《柏林大学的开讲辞》。《导言》,《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等绪论性部分,和正文《存在论》(一译《有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一译《总念论》)三篇。
三版《序言》分别写于1817年,1827年和1830年,各自针对当时的一些不同情况发表看法,但却有着同一主题,就是强调该书的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主义方法而是“和内容一致的方法”,也就是辩证的方法。黑格尔认为这是研究哲学的唯一科学的方法。 据此,他批评了不可知论、批判哲学以及虔诚派,启蒙派等等。《导言》部分,主要是从逻辑和历史两方面反复说明哲学与哲学思考的特点:哲学是以思想为对象的,它所采取的认识方式是反思,而一般思想的认识方式是直观。但就内容来说,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维与经验的一致。从历史角度说,哲学史的发展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开始的地方,也就是逻辑开始的地方。每一种特殊的哲学是一个小圆圈,整个哲学史便是一个大圆圈。
黑格尔在正文的《有论》中,论述了绝对精神在外化为自然之前在自身内部的过渡、推演,着重阐述了质量互变规律,在《本质论》中着重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和一系列辩证法范畴。黑格尔指出,《本质论》中的范畴不同于《存在论》的范畴,前者是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后者只是单纯的直接性。在《概念论》中着重论述了认识论的辩证法,如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最后,指出“自为的理念”按其自身的统一性来说,就是直观,这样就“外化”为自然界。
作品目录
成书过程
1806年,法国军队侵占耶拿,黑格尔所在的耶拿大学因之停课,黑格尔只得离校出走去外地谋职。从1808年到1816年,他任纽伦堡一所中学的校长。此时的黑格尔,沿着《精神现象学》的思路,系统阐发他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思想。在1812年到1816年间,他写下了其哲学体系的核心著作《逻辑学》(大逻辑)。1817年,他发表了《哲学全书》,题为《逻辑学》的内容构成其《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该书原是黑格尔的授课讲义,书中的内容全都出自黑格尔之手。黑格尔对这部分作了精心删改,溶入他晚年更成熟的观点。黑格尔逝世后,其弟子根据学生听课笔记增加了附释部分,一同收入《黑格尔全集》。后人为区分两卷本的《逻辑学》与《哲学全书》中这一部分,便称前者为“大逻辑”,后者为“小逻辑”。
《小逻辑》首次出版于1817年,后经过修订增补于1827年和1830年出版了第二版和第三版。
作品思想
哲学的定义
在《小逻辑》中,黑格尔围绕哲学的定义,阐述了哲学是什么、哲学和现实的关系、哲学和辩证法的关系、哲学和哲学史的关系以及哲学的部门划分等问题。
黑格尔认为哲学可以规定为对事物思维着的考察,也就是发现事物的本性是概念或理念。哲学是一个关于理念发展的辩证逻辑体系,而哲学史是理念自身发展的外在历史形态,它和逻辑学相对应。逻辑和历史既一致,也有差异。逻辑决定历史,而历史带有外在性和偶然性,因此,历史不能等同于逻辑。黑格尔把哲学体系当做自我证明、自我回归的圆圈来处理,具体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即逻辑学。第二,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即自然哲学。第三,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即精神哲学。
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即研究思维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研究理念的纯粹规定,这样一些纯粹规定的系统就是代表人类思维的基本原理的逻辑学,同时还代表着事物的本性。逻辑学的概念就其是思维和事物的统一来说,就是真理本身。真理的逻辑和形式逻辑不同,后者处理的是思维的有效性问题,是非真谬逻辑,而真理的逻辑是有内容的真谬逻辑。在黑格尔的哲学中,逻辑学、认识论和本体论三者是统一的。
黑格尔认为,这种既是思想规定同时也表达了事物的客观本性的理念或“纯粹思想”,可准确称之为“客观思想”,客观思想作为主客统一或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直接表现的就是绝对的规定和内容:黑格尔批判了以往哲学家对待客观性的三种态度:朴素的态度、经验主义、批判哲学和直觉主义。
逻辑体系
在《小逻辑》中,黑格尔的逻辑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
黑格尔认为:“存在只是潜在的概念。存在的各个规定或范畴都可用是去指谓。把存在的这些规定分开来看,它们是彼此对立的。从它们进一步的规定(或辩证法的形式)来看,它们是互相过渡到对方的。这种向对方过渡的进程,一方面是一种向外的设定,因而是潜在存在的概念的展开,并且同时也是存在的向内回复或深入于其自己本身。因此在存在论的范围内去解释概念,固然要发挥存在的全部内容,同时也要扬弃存在的直接性或扬弃存在本来的形式。”
对于本质论,黑格尔这样加以阐释:“当我们一提到本质时,我们便将本质与存在加以区别,而认存在为直接的东西,与本质比较看来,只是一种假象。但这种假象并非空无所有,完全无物,而是一种被扬弃的存在。本质的观点一般地讲来即是反思的观点……我们常认为哲学的任务或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意思只是说,不应当让事物停留在它的直接性里,而须指出它是以别的事物为中介或根据的。事物的直接存在,依此说来,就好像是一个表皮或一个帷幕,在这里面或后面,还蕴藏着本质。”
黑格尔指出,概念论是绝对唯心论的观点。概念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概念作为概念是不能用手去触摸的,当我们在进行概念思维时,听觉和视觉必定已经成为过去了。可是如前面所说,概念同时仍然是真正的具体东西。这是因为概念是‘存在’与‘本质’的统一,而且包含这两个范围中全部丰富的内容在自身之内。”
作品影响
《小逻辑》一书是黑格尔哲学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黑格尔晚年渐趋成熟的哲学体系的形成。黑格尔对自己哲学体系的核心的思想观点,如“绝对精神”以及辩证法思想,在这本书中达到最全面的阐述。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在概括近代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的逻辑思维三个进程是:知性,坚持事物是非此即彼的,完全对立的;辩证理性,打破事物对立的界限,承认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思辨理性,在对立事物的相互转化中达到认识的统一,所以,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假的,而人们能够认识的事物也不完全是真的,真假只是绝对全体的两个方面。他认为,要达到绝对统一目标,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方式是唯一的途径。可以说,把辩证法引入哲学领域是《小逻辑》这部书最突出的特色和成就。而正—反—合的辩证方式,构成了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基本方法。
《小逻辑》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逻辑学是他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的“灵魂”,而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不过是逻辑学的具体应用或表现。《小逻辑》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辩证法起过重要作用。同时,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也运用了《小逻辑》所阐明的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作品评价
文艺批评家王元化《王元化集:第五卷 思辨录》:《小逻辑》给我的最大启迪,就是黑格尔有关知性问题的论述。这些论证精辟的文字对我的思想起了极大的解放作用。因为知性的分析方法,长期被视为权威理论(指实质而不是名称),恐怕至今还有人在奉行不渝。它使我认识到,自康德以来的德国古典哲学把知性作为认识的一种性能和一个环节是完全必要的。
出版信息
中文译本
作者简介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1831年),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是对西方法律思想史有异常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出生在斯图加特一个高级官员家庭之中。1788年~1793年在图宾根大学读哲学和神学。1793年~1801年在瑞士和法兰克福等地做家庭教师。1801年到耶拿大学当讲师。1808年~1816年任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1816年~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1818年他应普鲁士政府聘请任柏林大学教授,主持哲学讲座,开始形成自己的学派,1830年任柏林大学校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43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