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藤壶科(Chthamalidae)是
节肢动物门、
甲壳动物亚门、
颚足纲、蔓足亚纲、无柄目的一科。常见的种有
东方小藤壶、
白条地藤壶等。
形态特征
壳板4、6、8片,无管,吻板具翼部。上唇膨鼓,不成缺刻。大颚有3或4齿,切缘下部栉状。第2蔓足末端有特化刚毛,第3蔓足与第6蔓足相似。交接器无背突。
生活习性
多栖于潮间带岩石上。
常见种类
东方小藤壶
周壳圆锥形,峰吻间直径12毫米,高6毫米。壳表灰白色,受侵蚀则呈暗灰色,少数个体有明显不规则纵肋,但幼小或受侵蚀的个体则不明显。壳内面紫色。幅部很狭,缝合线因侵蚀常不明显。吻侧板不与吻板相愈合,先端非常细狭。壳底膜质。壳口大,略呈四边形。楯板横长三角形;关节脊发达,呈大的钝三角形突出;闭壳肌窝大而深,闭壳肌脊明显;侧压肌窝显著。背板呈楔形的三角形,上部宽,下部狭;关节脊发达,关节沟宽;距与底缘不易区分;具发达的侧压肌脊。
白条地藤壶
周壳扁平。壳口宽大,壳板棕褐色或棕肉桂色,表面平滑。全长0.3~0.6cm。喜潮间带至潮下带沙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东海海域。
生活周期特征
藤壶的生活周期是由浮游性的幼体与固着性的成体时期所组成。虽然藤壶的成体无法移动,但是它们的幼生可以。这些幼生其实非常活跃,藤壶生活周期中这两个阶段区分地非常清楚。浮游性的幼生阶段,先是在水体中漂浮或游泳,接着,在幼生的后期,寻找到合适的地点之后,便着生固定,成为不能移动的成体。绝大多数的藤壶幼生,必须经过7个阶段的变态才能成为成体;其中前6个阶段为无节阶段(无节幼生naupliar larvae),最后一个阶段为腺介阶段(腺介幼生cypr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