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蓑蛾
蓑蛾科动物
小蓑蛾,Acanthopsyche sp,蓑蛾科的一个物种。危害梅花等植物,成虫前翅黑色,后翅银灰色,有光泽。幼虫体长8毫米,乳白色,中、后胸背面硬皮板褐色,分为四块,中间两块大。卵椭圆形,米色。蛹体乳白色,纺锤形。护囊长约10毫米,囊表附有细碎叶片和枝皮,囊口附近有丝一条。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借风吐丝扩散。先吐丝营造护囊,后负囊行走与为害,护囊随幼虫长大而加大。昼伏夜出。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影响绿化效果。
生物特性
一年发生2代,各代幼虫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初、9月中旬至10月初发生,初孵幼虫能吐丝随风迁移。
幼虫
肥大,胸足和臀足发达,腹足退化呈蹠状吸盘。幼虫吐丝造成各种形状蓑囊,囊上粘附断枝、残叶、土粒等。幼虫栖息囊中,行动时伸出头、胸,负囊移动。
小窠蓑蛾的卵黄色,椭圆形,直径约0.3毫米。
成虫
成虫害在下午羽化,雄蛾喜在傍晚或清晨活动,靠性引诱物质寻找雌蛾,雌蛾羽化翌日即可交配,交尾后1—2天产卵,雌虫产卵后干缩死亡。幼虫多在孵化后l一2天下午先取食卵壳,后爬上枝叶或飘至附近枝叶上,吐丝粘缀碎叶营造护囊并开始取食。幼虫老熟后在护囊里倒转虫体化蛹在其中。
防治方法
冬季修剪时摘除虫袋。利用其趋光性,可采取灯光诱杀成虫。在幼虫发生期用药防治,可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稀释液、50%杀螟硫磷乳油500倍稀释液、20%克螨虫乳油1000倍稀释液进行防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30 16:51
目录
概述
为害特点
生物特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