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和小松》是
杲向真创作的童话,最早发表于1954年。
内容简介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小胖带着弟弟小松到公园去玩,姐弟俩互相逗乐,十分亲爱。在观看猴子的时候,小松跟错了人,姐弟分散了。姐姐小胖找不到弟弟,就伤心地哭了起来,被警察叔叔带到派出所里。这时她觉得弟弟什么都好,很想念他。警察叔叔向她问明弟弟的样子,并安慰她一定能找到。弟弟小松找不到姐姐,哭一阵后,便到一个小土山上看“红领巾”们做游戏,他觉得姐姐到九岁时也能戴上红领巾。当他跟着“红领巾”们唱歌时,大家才发现他,一位红领巾姐姐还脱下蓝制服给小松穿上。“红领巾”们讨论功课,他听不懂,就一个人在圈子外面跑着玩。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姐姐和弟弟又重新相聚。
创作背景
写《小胖和小松》时,作者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经验了。这篇作品和她的第三个孩子同时孕育。据作者回忆,“作品里的小松形象,主要是从我的大儿子小林的身上吸取了许多东西,但他并没有丢失过,故事的情节当然是虚构的。”不过故事情节是有生活来源的,在生活里,她遇到过和家长失散了的孩子,把他们交给警察,而且她的女儿“也丢失过”。因此不妨说,她是带着妈妈的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小松和小胖的言谈举止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爱。由于她把这种温暖的感情源源注入形象,才使虚构的人物获得了艺术的生命,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人物介绍
小胖
小胖是个一年级女生的形象。作者采取突出主要特点的手法,写她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曾不止一次对弟弟说:“我没有红领巾,你不要以为我书念得不好,爱和同学吵架,才不呢,完全因为我还没有九岁,九岁。”她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她不许小松站在池塘边丢石子,是因为池塘又深又大,担心弟弟掉下去。可是弟弟不听话,她生气了,“扭头就走”,但“只走了几步就站住了”,终于又跑向弟弟身边,哄着弟弟离开池塘。后来弟弟丢失了,她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小松
小松是幼年男孩的形象。他好动、贪玩。一开始“跑着”,上场不到半天时间,就在公园里兜了个大圈子。他任性、具有自尊心。姐姐要他“等一等”,他偏要“往前跑”,姐姐不许他丢石子,他却说:“我偏要丢,就是要丢!”因为他“不喜欢人家对他叫”,“妈妈讲话就不是这样的,托儿所的阿姨也从来不对小朋友叫呀!”。他勇敢、倔强,而又稚气十足。在奔跑中撞在一个叔叔的腿上跌了跤,叔叔把他扶起来,他却很不服气,“又照原样儿倒在地下,然后自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又往前跑了!”他认为“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不哭,这才算有本事。”他“有一次在托儿所打针都没哭”“还能从很高的石阶上跳下来”。他还不能区别现实和想象,常在虚拟的故事中精力充沛地进行活动。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小胖和小松》表现了新社会人们的精神风貌,热情歌须了人际关系的亲密、友爱。作者是把小松迷路这一令人担忧的事件放在新社会这个使人温暖的安全环境中来写的。小松虽然找不见了姐姐,但警察、红领巾、陌生的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关怀使他在公园里的一天依旧是快乐、安全而又充满童趣的。
艺术特色
《小胖和小松》这篇作品比较讲究章法结构,小松的活动这条主线和小胖的活动这条副线,时合时分,时张时弛,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始终互相关联着。围绕主干的“枝枝叶叶””,虽然笔墨不多,却显得枝叶丰满,与主干形成一个整体,就像生活本身那样,给人以较强的真实感。而且作品注意前后照应,处处看得到作者的匠心。
这篇作品的语言也颇有特色。它没有那种讨厌的说教腔,自始至终让形象说话,平易近人,动听,显示了作者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对读者(特别是小读者)的尊重和信任。通篇使用经过提炼的生活语言(即口语),写得浅显明白,即使不认得字的小朋友,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读了,也能听得懂,并能较快地领会其中的意思。无论叙述和描写,都带着“孩子气”,适应低幼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记忆特点。例如写小松的脸蛋像小皮球,小胖“胖墩墩的像个小冬瓜,又像个胖鼓鼓的花生米”,这就使小读者很容易领会,也容易记住,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对话和独白也写得比较生动,有个性特点。例如写小松回答家住哪里:“好远啦!门口挂有一块大牌牌,写的红字,字也是好大好大的,还有电线柱子,好粗,有人能爬上去,我长大了也能爬上去。”又如写小松鼓着眼瞪住大肚子蜘蛛说:“不怕你!就是不怕你!解放军叔叔,什么也不怕!”再如写小胖模仿妈妈的口气腔调,对弟弟说:“小松第一乖了,姐姐最喜欢你。你看,那只大白鹅也回头看你了,它说小松最最乖”,都有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看得出来作者具有一颗童心,笔端常常带着一种亲切的感情,因此才能写得如此趣味益然,并能传达出作品内在的节奏:开头欢快,中途一波三折,结尾更加欢快。当读者读到最后一段:小松和小胖坐在跑得飞快的摩托车里,争先恐后地高声说话,抒发自己的感觉和欢乐的情绪时,读者的感情也像这两位小主人公一样进入高潮了。而大街上飞快地迎过来闪过去的通亮的灯光,也正象征着小主人公和读者此时光明的心境。
作品影响
1962年,《小胖和小松》被少先电视演出队改编拍摄成电视剧《小松和小梅》。
1980年1月,《小胖和小松》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一等奖。
作者简介
杲向真,笔名向真,江苏邳县人。中国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早年丧母,入南京贫儿教养院。后毕业于南京中央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做过助产士、中学教师、报刊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市文联任专业作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灾星》、中篇小说《路》、儿童短篇小说集《带臂章的人》、《小胖和小松》、童话集《快乐的小鸡》、散文集《母婴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