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玉霜
中国评剧旦角女演员
筱玉霜(1935年-2017年11月27日),女,评剧旦角。原名龚玉珍。中国评剧院旦角演员。从小在姑妈白玉霜家长大,1946年,11岁拜碧玉珠为师,正式开始学习。1949年去天津拜著名演员鲜灵霞为师,并与她同台演出,向她学习了许多刘(翠霞)派的剧目。后组织了自己的班社“天升剧社”,并由她领衔主演了《贫女泪》、《梁山伯与祝英台》、《玉面郎》、《碧玉簪》等剧目。
人物生平
筱玉霜出生于1935年(农历乙亥年),曾在李家(白玉霜娘家姓李)做养女,取名李在云,与李在雯(即筱白玉霜)姊妹相称。生长在这样的艺术氛围内,使她从小受到熏陶并喜爱上评剧。10岁时即向老艺人碧月珠学戏,又得到筱白玉霜、鲜灵霞的提携和指导,技艺与日俱增,在天津小有名气。
1946年,11岁拜碧玉珠为师,正式开始学习。1949年去天津拜著名演员鲜灵霞为师,并与她同台演出,向她学习了许多刘(翠霞)派的剧目。后组织了自己的班社“天升剧社”,并由她领衔主演了《贫女泪》、《梁山伯与祝英台》、《玉面郎》、《碧玉簪》等剧目。常年活跃在舞台上的小玉霜,无论在哪里都拥有一大批喜爱她的戏迷,在艺术舞台上享有盛誉,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
小玉霜的父亲龚万才是白玉霜的鼓师,两家关系非常密切。白玉霜只有一个弟弟,他没有子女,所以小玉霜降生不久,她父亲就把她送给了白玉霜的弟弟,所以从小就在姑妈老白玉霜家长大。幼年时对白玉霜的艺术风格耳濡目染,印象很深。白玉霜去世后,她于1946年,11岁拜碧玉珠为师,正式开始学习。1949年去天津拜著名演员鲜灵霞为师,并与她同台演出,向她学习了许多刘(翠霞)派的剧目。
小玉霜和白玉霜的养女小白玉霜(李再雯)一起长大, 11岁时就向白玉霜学了很多戏段子,随着白玉霜的戏班闯荡江湖。拜碧玉珠为师后,她以花旦应工。小玉霜13岁登台,演出了《丢印》和《井台会》。她曾与白玉霜、小白玉霜、鲜灵霞同台,有时扮演丫鬟、彩女,有时演开场戏,有时演配角,也曾主演过一些小戏。
拜著名演员鲜灵霞为师后,并与她同台演出,向她学习了许多刘(翠霞)派的剧目,如《雪玉冰霜》、《盗金砖》,在艺术上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开始担任主要角色,不久她组织了自己的班社“天升剧社”,由她领衔主演了《贫女泪》、《梁山伯与祝英台》、《玉面郎》、《碧玉簪》、《人面桃花》《秦香莲》、《小女婿》、《绯衣梦》等剧目。
筱玉霜从中国评剧院退休后,一直没有间断过演出,只不过是作为老艺术家经常被邀请到郊区,外地参加演出活动,很少在大剧场演出了,所以,评戏迷们会有些失望,但是筱玉霜老师身体还不错,很健康。
2002年5月23日,在中国评剧大剧院,诸多离休的评剧老艺术家在为“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演出中,筱玉霜老师自己编写并演唱了对毛主席,对党深深怀念和感谢的评剧唱段《三鞠躬》,得到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2017年11月 27日晨,传来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玉霜女士与世长辞的消息。小玉霜女士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3岁。
个人生活
筱玉霜的父亲龚万才是评剧史上著名的鼓师,曾先后为白玉霜和筱白玉霜打鼓。
筱玉霜曾在李家(白玉霜娘家姓李)做养女,取名李在云,与李在雯(即筱白玉霜)姊妹相称。
筱玉霜的姑妈白玉霜
艺术特色
筱玉霜曾向许多名家请教或在与她们同台演出中获益,筱白玉霜、鲜灵霞新凤霞花月仙、喜彩春等都对她产生过影响,但她却不墨守成规,而是广征博采,兼收并蓄,经过长期的磨练,形成了自己细腻传情,清新雅致的表演风格。
小玉霜虽然是女高音,但她也学“白派”风韵,竖音有时揉进横音,两者兼用。她嗓音柔润甜美,行腔韵味浓郁,高音区流畅,中音区淳厚,低音区婉转,她的唱腔传情真切,表演真挚细腻。她演唱的既有“新派”的抒情优雅,也有“白派”的低回娓婉,其抒情深沉,表演雍容大方,在津、京一带享有美誉。
个人作品
1952年7月筱玉霜率领天津民声评剧团进京,在天桥小小戏院演出《玉面狼》、《凤仪亭》、《碧玉簪》、《贫女泪》、《忘本》、《凤还巢》、《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对金瓶》、《李三娘》、《情探》、《卓文君》等戏。1953年1月参加中国戏曲研究院评剧团,主演《刘巧儿》、《小二黑结婚》。1955年转入中国评剧院,成为剧院最早的一批主演之一,到1966年的十几年中,筱玉霜先后主演了《打狗劝夫》、《御河桥》、《王少安赶船》、《铡阁老》、《风筝误》、《金印记》、《百丑图》、《三里湾》、《翡翠园》、《桃花庵》、《鸳鸯谱》、《红河一条龙》、《春香传》、《三代人》、《初升的太阳》及西路评剧《三女除霸》、《顶锅》、《小王打鸟》等各类题材的剧目。“文革”开始后,筱玉霜被迫中断舞台演出达10年之久。
“文革”结束后,当评剧得以重见天日之时,剧院的演员阵容已大受损失,筱白玉霜“文革”中惨遭迫害,已含冤去世多年;新凤霞因患病不能登台;喜彩莲则年事已高,基本脱离舞台。重返舞台的演员中李忆兰花月仙二位是1959年参加评剧院的,而建院初时的主演,筱玉霜是硕果仅存。恢复演出后她陆续推出了《张羽煮海》(演琼莲公主)、《乾坤带》(演银屏公主)、《花为媒》(演李月娥,为青年演员谷文月挎刀)、《御河桥》、《红罗衫》、《李娃传》、《珍珠衫》、《梅玉配》、《郑巧娇》、《马寡妇开店》、《大脚夫人》等剧。
参考资料
小玉霜.《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5 10:4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