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镇,隶属于江西省宜春市
丰城市,地处丰城市东北部,赣中平原腹地,与南昌县毗邻,距省会南昌5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85.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小港镇共有户籍人口77520人。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南部属于梅岗乡,北部大部分属于小港乡,小部分属于段潭乡,东部小部分属于筱塘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东方红分社,东方红分社分筱塘、小港、梅岗三个公社。
1964年,梅岗公社并入小港公社。
1984年,改为小港乡。
1985年7月,改为小港镇,其区域未变。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小港镇下辖1个社区、30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小港镇地处丰城市东北部,赣中平原腹地,与
南昌县毗邻,距省会南昌5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85.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小港镇处于赣抚平原中游,形似一张风帆(长方形),地势极为低洼,一片平野,北低南高,全镇最高点在北港(黄海高程25.5米),最低点在青周(黄海高程19.5米),地貌落差为6米。
气候
小港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自然资源
小港镇有耕地面积6.4万亩,非耕地面积1.3万亩(水养面积5940亩)。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小港镇共有户籍人口77520人。
经济
综述
2012年,小港镇实现生产总值达9亿元,财政税收达42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7.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8000元。
截至2019年末,小港镇共有工业企业38家,其中规模以上2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9家。
农业
小港镇农业主产水稻、蔬菜、甘蔗,水禽、另有水产养殖业。
工业
2012年,小港镇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65亿元。2020年,小港镇全年引进的实体在生产企业2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8年,小港镇投资200万元新建的中心小学综合楼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20余万元新建中心幼儿园综合楼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300万元新建大港小学预计2018年12月底竣工。
社会保障
2012年,小港镇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63.73%。
基础设施
截至2020年11月,小港镇争取上级资金9000万下拨30各村用于秀美乡村建设,目前全镇105个建设点已经完成了验收工作。
交通运输
小港镇境内有浙赣铁路、105国道穿境而过。
历史文化
清初,因原大港口泄洪闸被洪水冲跨,乃将泄洪闸改建于港口。其时上港边一带称为溪港,含有水文类、鱼味美之意。由于溪港闸泄洪能力小,于有原大港闸,故将溪港改为小港口。
小港口建闸是清代以后的事,在清代以前并不是在这里。元代初年,丰城境内的内河港道在大港口与赣江相连,形成天然港口。往来船只在此停泊,吸引了一些当地人来这里做些小买卖,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一个小集市。因港口宽阔,故名“大港口”(也称“大江口”)。大港口的集市至今仍在发挥着功用。
清代初年,大港口泄洪闸被洪水冲垮,兼之内河改道,于是便将泄洪闸改建于渼港(小港闸以上河段的统称)。由于渼港闸泄洪能力小于原来的大港闸,故将渼港称为小港口。这就是“小港口”的来历。此后,陆续有卢、甘、刘、李等姓来此开设店铺,形成新的集市,并逐渐变成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39年春,南昌沦陷,丰城县以北通往南昌交通断绝,小港口成为川、黔、湘、赣数省通往闽、浙沿海客商货物转运要道。各地旅客从赣江顺流而下,或从湖南至樟树搭船而下,都要到小港口起坡上岸,改由陆路经乌沙埂、肖公庙、段潭、温家圳、李家渡等地至赣东、闽、浙,而从闽浙等地进口货物亦经此路运往内地,小港口遂成为内地通往东南各省水陆交通之枢纽。从1939年起至1945年抗战胜利的七年间,小港口街市热闹非凡,往来客商络绎不绝,旅社业和饮食服务行业特别兴盛,曾有“小南京”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