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山温泉是位于北京市
昌平区东
小汤山镇内,是我国十大温泉之首。小汤山温泉出露在元古界
雾迷山组灰岩裂隙中,水温大部分在40℃-60℃,最高可达76℃。温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它外观淡黄清澈,水质甘秀甜美,含有
锶、
锂、
硒、偏硅酸等多种与人体生理机能有关的
矿物元素。
小汤山温泉出露于第四系松散岩层中,含水层岩层为隐伏于其下的晚元古界白云岩。温泉的成因与断层有一定的关系。泉水无色透明,微具
硫化氢气味。泉水中含有微量的
锶、钡、硼、碘及放射性
氡气。泉水对某些皮肤病、关节炎有一定疗效,但不宜长期饮用。
小汤山温泉在《
大元一统志》上即有记载。明代曾在主泉口的周围修筑
汉白玉围栏。又据《燕都名山游记》载:“到乾隆新建行宫时,修浴室,…… 帝后常来此沐浴。自道光、咸丰以后久未幸临,日久荒芜。”这里已建成为一个环境幽雅,设备完善的温泉疗养院。
小汤山的地热温泉历史悠久,享有盛名,温泉水的利用可追溯到南北朝,南北朝时
魏人郦道元便在《水经注》中记载,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元代更把小汤山温泉称为“圣汤”。 早在《大元一统志》上 就有记载。清朝时康熙、
乾隆皇帝在小汤山修建了行宫,并御 笔题词“九华兮秀”。慈禧太后浴池遗址犹存。
小汤山温泉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
大元一统志》,距今已有700多年。此后,明清的史籍也曾多次设计此地温泉。据传,辽代,
萧太后曾留香于小汤山的温泉。自元代起,小汤山温泉被辟成了
皇家园林,为历代封建帝王专有的享受。
明武宗曾留下“沧海隆冬也异常,小池何自暖如汤。融融一脉流古今,不为人间洗冷肠”的诗句。康熙五年,清廷在小汤山修建了“汤泉行宫”,
乾隆帝还曾留下了行宫听政的佳话。晚清,
慈禧太后曾多次到汤泉行宫洗浴。
这些皇族们沐浴的汤池,现今所能目睹的证据,便是小汤山疗养院中的两口巨大、枯干的池子。据记载,温泉最后的冒出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但据当地村民的记忆,即使上世纪50年代时,到了秋冬季节,远望泉区就是一片薄雾缭绕,那里池面热气蒸腾,泉池中水很清,但是深不见底,只看到不断从池底升起的串串气泡,到了池面,就泛成朵朵水花。在枯干的池子边沿,我们还能看到层层水迹的印痕,记录着泉水历年下降的水平。
泉池在地面上是规整的八边形,但是泉池
底部结构却有它的变化 。西池的东端和东池的南端,都用花岗岩条石封底,而在西池的南端和东池的北端各为一个斜列的井筒。这两个斜列井筒的连线方位与地下的结构正相呼应:北东65度方向———这正是小汤山地下花岗岩层断裂带的裂缝所在。就是从这儿,地下热源通过水作为介质,不断地升上来。
但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自涌泉的终结,水文地质工作者在小汤山外围地区钻井取水,钻成了20多眼热水井。同样是打井取水,温泉旅馆、度假村等在小汤山纷纷出现,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的热闹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