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镇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辖镇
小梅镇,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地处龙泉市南部偏西南,东邻屏南镇,南、西南与庆元县竹口镇黄田镇交界,西北连接上垟镇,北接八都镇查田镇,距龙泉市区32千米,区域总面积102.4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小梅镇户籍人口为12529人。
历史沿革
清时,属延庆乡一都、二都地。
民国时,设小梅镇。
1949年,为小梅、三溪乡。
1951年,属小梅、琉梅、三溪、义合4个乡。
1953年,三溪、义合2个乡改设三溪、双溪2个乡。
1956年,仍属小梅、三溪乡。
1958年,为梅岭(大)公社小梅管理区、三溪管理区。
1961年,改设小梅、三溪公社,属梅岭区。
1975年,属城南区。
1982年,三溪公社更名为青溪公社。
1984年5月,为小梅乡和青溪乡。
1985年6月,撤销小梅乡,设立小梅镇。
1992年4月,青溪乡并入小梅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小梅镇辖23个行政村:梅一、梅二、梅三、梅四、骆庄、大梅口、大梅、上梅、高际头、洋岙头、大窑、金村、黄南、毛山头、半边月、西坑、毛断、孙坑、高坑、叶乡、立东、郑边、泥岭头;下设9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小梅镇辖14个行政村:梅一村、梅二村、梅三村、骆庄村、大梅口村、大梅村、大窑村、金村、黄南村、毛山头村、半边月村、孙坑村、郑边村、台湖村,镇人民政府驻梅三村延庆路8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屏南镇,南、西南与庆元县竹口镇黄田镇交界,西北连接上垟镇,北接八都镇查田镇,距龙泉市区32千米,区域总面积102.46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小梅镇耕地面积13252亩,人均1.1亩;林地面积14.5万亩。
人口
2011年末,小梅镇总人口1256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78人,城镇化率22.1%。另有流动人口432人。总人口中,男性6507人,占51.8%;女性6057人,占48.2%;14岁以下2143人,占17.0%;15~64岁9245人,占73.6%;65岁以上1176人,占9.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2226人,占97.3%;有畲、侗、土家、苗、彝、壮、瑶、布依、水9个少数民族,共338人,占2.7%。其中畲族26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8.1%;侗族43人,占12.7%。2011年,人口出生率10.45‰,人口死亡率7.66‰,人口自然增长率2.7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9人。
截至2017年末,小梅镇常住人口为8012人。
截至2018年末,小梅镇户籍人口为12601人。
截至2019年末,小梅镇户籍人口为1252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小梅镇财政总收入130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0.8%。人均财政收入1042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4929元。
截至2018年末,小梅镇有工业企业2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截至2019年末,小梅镇有工业企业11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农业
2011年,小梅镇农业总产值8804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22.7%。2011年,生产粮食6395吨,其中水稻5968吨,豆类227吨,其他200吨。2011年,食用菌产量516吨。2011年,生猪饲养量10256头,年末存栏3782头;牛饲养量972头,年末存栏369头;羊饲养量402只,年末存栏100只。
工业
小梅镇的工业以矿业、竹木加工业为主。2011年,小梅镇工业总产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67.2%。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43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7.8%。
商贸
2011年末,小梅镇有商业网点200个,职工678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7%。
金融业
2011年末,小梅镇各类存款余额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0.6亿元。
邮电业
2011年,小梅镇邮政业务收入9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32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小梅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417人,专任教师27人;小学2所,在校生716人,专任教师4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622万元,比上年增长7.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50万元,比上年增长8.0%,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5.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小梅镇有文化艺术团体23个,会员169个;各类文化专业户8个,文化站23个: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藏书2.8万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小梅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个,病床12张,固定资产总值134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9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6019人次,住院手术6台次,出院病人2983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15/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743人,参合率92.0%。
社会保障
2011年,小梅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户,人数1人,支出3840元,比上年增长3.4%,月人均320元,比上年增长0.8%;城市医疗救助4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54人次,共支出654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9户,人数444人,支出52.38万元,比上年增长11.2%,月人均98元,比上年增长0.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人,支出1.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7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45人次,共支出4.4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0万元。新增就业人员70人,有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2011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743人,参保率92.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1395人,参保率95.0%。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小梅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0千米,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3000户,移动电话用户3300户,宽带接入用户960户。
2011年末,小梅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3千米,生产能力5.4万吨/日,年工业用水420万吨、生活用水665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11千米,日污水处理能力3100吨。
2011年末,小梅镇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3座,主变压器6台,总容量14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2条,总长度3.39千米,用电负荷1万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2927.41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89%,供电可靠率99.98%。
2011年末,小梅镇有公园5个,公园面积5.6公顷,园林绿地面积7.9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4公顷,绿化覆盖率37.5%。
交通运输
小梅镇有长深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5.46千米,双向4车道;龙后线省道过境,境内长3.2千米;县乡(镇)级公路9条,总长59.24千米。2011年末,小梅镇道路总长度5.31千米,道路铺装面积0.04平方千米;镇区桥梁4座,总长度990米;镇区公交汽车线路2条,运营里程达12.5千米,年客运量55万人次。
历史文化
小梅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原小梅乡得名。
2006年5月20日,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窑龙泉窑遗址
大窑龙泉窑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大窑龙泉窑遗址被列入国家100处重点大遗址,是中国宋代至明代龙泉窑的代表性窑址。在浙江省龙泉县西南小梅镇东北10里的大窑、金村一带。西起高际头村,北迄坳头村,在沿溪10里的山坡上,和金村共发现窑址126处。龙泉窑创烧于五代,兴盛于南宋至元初。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各地制瓷业的兴起,加上当地匪乱和当时的闭关锁国龙泉窑逐渐衰落,到民国初期只有孙坑范氏烧制,历时七、八百年。属南方青瓷系统,是宋元时期著名窑场之一。
大窑枫洞岩窑遗址
大窑枫洞岩窑遗址,位于大窑龙泉窑遗址内,其烧成年代为元、明时期,出土的大量瓷器,为龙泉窑的分期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发掘共揭露房屋遗迹6处,至少有7次叠压打破关系的龙窑1处,辘轳坑2处,素烧炉1处,储泥池2处,及与房子配套的卵石铺的路面、排水设施等多处,尤其是窑炉北侧的房子,有瓷器标本上写有顾氏字样,显示该窑场可能属于明代一个叫顾仕成的人。
小梅窑遗址
2010年以来,在小梅镇瓦窑路发现了烧造黑胎产品的遗存并出土了产品标本。瓦窑路遗存产品面貌独特,开极碎的片纹,具有“百圾碎”的特征,许多产品在胎釉和器型特征、装烧工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早期性,上海博物馆的热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烧造年代为1111—1161年之间,与考古判断基本一致。2012年年初,在瓦窑路旁边的小梅小学(原小梅中学校址)一片竹林内发现一处窑址。
安清社殿
安清社殿,坐东朝西,坐落在大窑龟山顶峰,周围有毛竹林和千年古樟树。安清社殿始建于大明万历九年(1581年),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立殿廊檐为船逢轩斗拱,既没有前院,也没有后厅,但有左右偏殿。牌坊式门坊为石木结构,四柱三间为主殿,殿四柱上饰有木雕雀替,图案为狮子,梅花鹿。相传郑将军为保一方平安,而与抢劫青瓷国宝的土匪们血战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尊称他为安清社主,并将其塑像,带上丞相之帽,偕夫人像同坐于安清社殿,祭以香火。
三王社殿
三王社殿,位于大梅口官桥、大梅村村口、高际头三个村,分别供奉着章氏三兄弟。
大王庙
大王庙,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梅溪边上,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大王庙据当地传说在宋朝时期当地武将叶先锋感念五岳圣帝黄飞虎飞来香炉奠基灵异,塑像供祀。据复可查资料,清咸丰八年,太平军过境王朝欺压乡勇借圣帝旗帜抵抗失败假旗嫁祸神庙焚毁一空,同治初年,乡民筹资再事兴造。文革期间,被毁,20世纪九十年代,当地百姓自发集资重建。庙里供奉五岳大帝黄飞虎。每年农历十月初六为帝君诞辰。
植壁殿
植碧殿,位于黄南村南侧,坐东朝西。据可靠资料,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版《龙泉县志》记载:“植碧殿在南乡二都黄南庄,自唐创建历代修葺,使之初具规模。”。据考证,植碧殿始建于唐天祐二年(905年)。
叶氏宗祠
叶氏宗祠,位于黄南村。据《叶氏宗谱》记载,叶氏宗祠创自宋代,始建于黄南八保书院,至清光绪庚子年重建。全祠占地面积5亩,三进五植38间房。
古溪桥
古溪桥,位于黄南村,为单孔石拱廊桥,东西向横跨古溪之上,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十八年重建(1838年)。拱桥全长29.30米,宽5.60米;廊屋九间,上覆斗八藻井,两侧轩廊,下设神龛;桥廊建筑重檐结构,局部三重檐,桥廊两端牌楼式,中部重檐歇山。古溪桥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溪桥
双溪桥,位于龙泉市小梅镇孙坑村,东南、西北走向,清同治十年(1871年)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重建,桥长33.20米,净跨15.40米,面阔4.50米,矢高3.75米,有廊屋11间。此桥的一个特殊点,原本是叠梁平伸木梁桥,后来平直的桥面年久逐渐变形,于是后加的简易“八字撑”。双溪桥为龙泉市文物保护单位。
乌饭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小梅镇都有吃乌饭的民间习俗。乌饭的做法是用一种叫“乌饭芦”的灌木叶子放在锅中煮烂,然后取其乌黑色的汁液拌入糯米之中(有些地区还会再加上瘦肉、香菇搅拌),经文火炊透便成乌饭。
风景名胜
琉华山,亦名仙山,位于大窑村南,在小梅镇与屏南镇交界处。海拔1512米。山顶有铁香炉,并有长湖。
台湖山,位于浙江省庆元、龙泉两县市,黄田、小梅两大镇的交界处,亦在黄真与黄南之间。主峰海拔1114.9米。
龙庆桥,是一座五孔36间,长140米,高14米,宽5米的石木结构屋式桥,原名小梅“济川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建,更名为“通福桥”,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名为“寿川桥”。民国九年(1920年),经龙庆两县知事会看后,以王先培为总董事,刘朝高等四人为理事,募捐银元两万多块动工重建,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竣工。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中旬,龙庆桥毁于兵火。2010年12月23日,龙庆桥开工重建。重建的龙庆桥总长129.99米,宽5.4米。
地方特产
小梅镇有龙泉青瓷、香菇、黄果、乌饭等特产。
著名人物
兄名生一,弟名生二,龙泉人氏,相传是哥窑和弟窑的创始人(1127年前后)。南宋初期于琉田,即今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同业于瓷窑。时该村有瓷窑四十余家,尤以章氏兄弟窑制品最佳。生一所制之器,胎质坚实、薄如蛋壳,釉层丰富饱满,釉色浓淡不一。淡白者称米色,稍浓者称豆绿。釉有断纹,号白极碎,即鱼子纹。其器紫口铁足,产品为朝廷所垄断,精品专供御用。因其为兄,所制之器名“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生二作品则继承龙泉青瓷传统风络,因有发展,着色葱翠,创造了梅子青、粉青、白胎厚釉,光泽柔和、滋润如玉、扣之如磬,极耐磨弄。其精品皆是呈宫廷。因其为弟,所制之器名“弟窑”。又因其作品风格继承龙泉晋唐青器,又名“龙泉窑”,亦称“章窑”。所以世称章氏兄弟是开创龙泉青瓷鼎盛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鲍由(约1049—1110年间在世),本名鲍慎由,或后因孝宗(南宋孝宗名赵昚)讳而追改之,字钦止,今龙泉市小梅镇黄南村鲍家庄人。元祐初,以任子试吏部铨第一,以父荫补郊祀斋郎。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登进士乙科,授初官。八年,为泰州通判。元符中,授提举福建茶盐公事。徽宗时授工部员外郎,时曾布、蔡京专权,大兴元祐党禁,鲍由涉嫌,贬监泗州转般仓,后迁福建常平提举,厉广西、淮南转运判官。在召为吏部员外郎,不久被弹劾,罢为提点元封官。后再起用为明州知府,该海州知府。终因刚直招怨,罢官奉祠。宋史《艺文志》有《鲍慎由文集》五十卷,《鲍钦止集》二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有鲍由《夷白堂小集》二十卷,《别集》三卷。
鲍彪(1091—?),字文虎有号潜翁,小梅镇黄南村鲍家庄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鲍彪举进士甲科,授文林郎秀州判官。任严(建德)、郴(湖南镜内)、潮(广东境内)三州教授。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以左宣教郎任太常博士。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十二月,朝廷举行大祭祀。彪因选用祭品有以他物代用,不合法度。御史台劾其“擅行移易”,罚铜十斤。官至司封员外郎。宋史《艺文志》有鲍彪注《战国策》十卷收入《四库全书》,据胡仔《苕溪鱼隐从话后集》载,鲍彪有《杜少陵诗谱论》一书。
叶适,南宋著名学者(1150—1223年)。字正则,祖籍龙泉,其父母因龙泉发大水飘没数百里,徙于瑞安,其生于瑞安,晚年定居永嘉。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举进士第二。《四朝闻见录》载:本为第一,因策论有“圣君行弊政,庸君行善政”之说,遂为第二。因荐召为大学士,迁博士。宁宗时,授宝漠阁待制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力捍江防,反对与金议和。后因遭中丞雷孝友诬陷被夺职。从此迁居永嘉水心村,以经国济世之才自负,杜门著述,多有匡救时弊之言,称水心先生,为永嘉学派创始人。主张通商惠工,扶持商贾,流通货币。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萌芽,就出自叶适。
杨载(1271—1323年),字仲宏。县南琉田村(今大窑)人。后徙蒲城,晚年定居杭州。年四十犹未入仕途。经户部贾国英屡荐,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参与编纂《武宗实录》。元延祐二年(1315年),仁宗以科目取士。载应诏,登进士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后任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著有《杨仲宏集》行世。终年53岁。
李为蛟(1881—1939年),字云腾。小梅镇毛山头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回国,被推选为剑川学堂堂长。辛亥革命后,任龙泉县民事长。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调任云和县知事,后改任瓯海道尹公署科长。民国十六年(1927年),转于工商实业。
谢汉定(1864—1961年),字和清,小梅镇人。幼习武,而立之年,考取武秀才。临诊擅长正骨疗伤,尤精手法,认为“手法者,伤科之首务,若手法不使骨正,良药也无功耳。”。1961年,病逝,终年97岁。
叶世祥(1966—2013年),男,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大梅口村人。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浙江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文学学会副会长等。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17: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