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朴村位于北岙镇陆域面积约0.858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200亩。全村总户数253户,西北面,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与九仙、大朴、东郊村相邻。全村856人,其中劳动力594人。村党组织支部建制,全村1个党支部,19名正式党员。未来洞头对外陆路交通的主干道——规划中的省道,将从该村村口东西向穿过。
简介
近年来,该村以开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全村主要产业为近海水产养殖,二、三产业发展为辅,该村养殖品种有:缢蛏、泥螺、紫菜、羊栖菜等。村内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白马庙,其马灯舞荣获洞头县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6年该村经济总收入达1987万元,渔农民人均收入5131元。
基本情况
小朴村位于洞头本岛的西北方,与九仙、大朴、东郊村相邻,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全村所辖陆地面积1287亩,其中建成区占地约240亩,耕地52亩,林地面积近1000亩;滩涂1200亩,其中可养殖面积800多亩,浅海养殖面积1000多亩。全村总户数268户,人口879人,劳动力594人,其中从事滩涂浅海养殖163人,农牧业5人
经济发展
小朴村以浅海、滩涂养殖为主,全村共养殖面积上千亩,其中缢蛏400多亩,泥螺100多亩,紫菜200多亩,羊栖菜等浅海养殖200多亩,小作业4家。
村支部
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0名,其中女党员4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5名,党龄在40年以上党员8名,60周岁以上党员8名,党员平均年龄52周岁。村民代表27名,村级配套组织健全。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白马庙坐落在村口,其传统文化——马灯舞荣获洞头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县多次重大民俗风情演出中获得好评;洞头县旅游标志性建筑——望海楼矗立在村南山顶,其二期工程将与小朴村旅游项目开发接轨。
获得荣誉
近几年,被评为市级村庄整治合格村、县级生态村、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县级村民自治模范村、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达标村及信用村等荣誉称号。
马灯会
“元宵迎马灯,家家喜盈盈,马首生辉映,年年保丰登”每年的春节,特别是元宵节这一天,对小朴村的人来说更具有一层特殊的意义,全村上上下下都忙着为马灯会作最后的准备。晚饭后,各式各样的马灯、渔灯就会集在村部前面的操场上。一时间,锣鼓声、鞭炮声、大人、小孩的嘻笑喧闹声,响彻云霄,全村男女老少沉醉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指挥者一声号令,马头引路,敲锣鼓的、舞马灯的、耍腰鼓舞的排成一条长龙。在木村逐户舞一圈,然后才游向外村。所到之处,热闹非凡,家家敞开大门,放鞭炮,迎接马灯队的到来,老人家还对着马灯烧香礼拜,祈求来年吉祥如意,事事顺心,马灯队串村走户要游到午夜后才尽兴而归。
小朴村的迎马灯活动,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其起源。与当年唐三藏西天取经,骑的是一匹白色神马有关,西藏取经回归时,路过福建永春的这个地方,恰逢当地遭受百年未遇的干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诸多断炊,度日艰难,神马见状,不忍离去,执意留下拯救百姓的因苦。神马的至诚爱民,感天动地,终祈得甘霖普洒。后来,当地百姓为纪念神马的无量功德,建造一座金碧辉煌的白马寺,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每年元宵节还举办马灯游艺。马灯传入小朴村,始于清乾隆年间,当时永春县有颜、林两家迁往小朴,并在当地策街生息,由于长期以捕渔为主,一叶小舟,在风浪里飘荡,险象环生。为祈求平安,就仿照老家的习俗,在村里建造了白马庙,时年逢节烧香拜奉,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岁岁平安。每年的除夕夜、元宵节和八月初六都举办马灯游艺活动。舞马灯即寄托了对新一年新的希望,又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人们生活的乐趣。
马灯会其实很讲究,马灯一般为8匹,由竹扎和包纸糊贴而成,现在改为竹扎和布做,八匹马即有象征发财的意思,又隐含“八仙过海”之意。在八匹马中,六匹马为白色,二匹为胭指色,马分头尾两节,马头捆缚在舞马灯人的前头,马尾在背后,边走边舞。小朴村的马灯数除夕和元宵最为热闹,马灯队员是经过专门训练的,队员36人(取六六大顺之意)除十二匹主灯外,还配以各种鱼灯、锣鼓队和腰鼓舞,整个队伍共150人左右。除夕夜的马灯会叫“迎春发财灯”,元宵夜叫“风调雨顺灯”8月初六叫“逢凶化吉灯”,也叫“化马平安灯”。舞马灯其实也是一种学问,要学很方便,但如果要舞的好,就必须下一番功夫。首先是踢马花,踢马花有三角仓、四角仓、五角花、龙滚水、风阳、马蹄奔等几种舞阵,变化多端。每一种舞阵,都需要一名年富力强,技艺熟练的人充当马头军引领本阵,从圆形舞开始,再以圆形舞结束,以示大团圆,然后所有参加舞马灯的人都要面对马头,点头敬谢马神。
近年来,小朴村的马灯会规模在不断的壮大,形式在不断的更新。时代的不同,社会的进步,舞马灯的含义也随之发生变化,过去人们舞马灯是求平安、保丰收,过去人们所祈盼的这些愿望现在都已成为现实,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生产发展了,经济繁荣了,社会稳定了,村民的人均收入也从过去的几十元增到三千多元,今年人均收入达到四千伍佰元,日子过得舒适,生活过的甜蜜,舞马灯这项时尚娱乐则成了人们庆祝升平盛世,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有 758户饮用井水,(占农户总数的100%)。有758户通电,有53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5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71%和 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1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02 户,分别占总数的94%和79%。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通公路;进村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是土路;距离最近的车站0.5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0.5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2辆,拖拉机38辆,摩托车117辆。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9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4户;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4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0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5,721.6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4,055.00万元,占总收入的71%;畜牧业收入235.00万元,占总收入的2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500头,肉羊 100 头);渔业收入 45.00万元,占总收入的1%;第二、三产业收入1,386.60万元,占总收入的 24%;
工资性收入35.00万元,占总收入的0.6%。农民人均纯收入2,130.5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5.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6人(占劳动力的4.2%),在省内务工68人,到省外务工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