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村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僧楼镇下辖村
小张村,位于河津市东北域、吕梁山南麓,东临瓜峪沟天涧,北依稷西公路。小张村共有1198余户,3394余人,耕地5400亩。
小张村赋
吕梁南麓,黄颊山下,瓜峪天涧之畔,有小张村焉。
此地依山傍水,地理形胜。古时交通发达,官道东西穿越,车路南北飞驰,曾是并州通往长安之咽喉。北齐筑万春城,隋设万春乡,唐置万春县。明时为闻名遐迩之繁华古镇,人口“千户有余”,东西大街“三百余丈”,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人流如织,辐辏四方,时人誉称“小绛州”。
村落起源
村名缘姓 汉张良二十一世孙隋河东郡丞张子咤,迁居猗氏。子咤六世孙延赏及其长子弘靖为唐宰相,次子不愿从政,携家眷迁万春城,择居延福里。后人因其祖排行最末,遂名“小张屯”。后陆续有贺、侯、卢、袁、赵、郭、李、薛、王、杨、原等姓落户。明洪武年间因山洪冲刷形成小涧沟,将村一分为二。涧东为小张村、小张堡,涧西为贺家巷。
起源建制
建置沿革 元为沃壤乡永宁堡,明为沃壤乡小张里,清为僧张里小张村,民国为第三区小张村。
一九四七年河津解放,为第三区小张村,村长张克明。五零年为第三区侯家庄行政村小张村。一九五三年改隶张吴乡。一九五五年为张吴乡小张红火社,书记张占英、社长周东海。一九五八年为龙门公社小张管理区(辖小张、北王、北王堡、伏伯、艳掌五村)。一九五九年改隶僧楼公社。一九六一年改隶张吴公社。一九六三年小张东、西两社分为小张、贺家巷两个大队。小张大队书记杨逢春、村长段徐来,贺家巷大队书记韩旺银。一九六六年成立革命委员会,小张革委会主任张振英,贺家巷革委会主任毛石子。一九六九年恢复生产大队,小张大队书记杨振如、主任周孟发,贺家巷大队书记于七珠。一九八四年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隶属张吴乡。小张村书记张建设、主任陈王海,贺家巷书记于七珠、主任贺创子。二零零一年,僧楼、张吴两乡合并,改隶僧楼镇。小张村书记张会民、主任贺志刚、副书记张选民,贺家巷书记贺德锁。二零二零年,小张与贺家巷合并行政村,党总支书记张会民,副书记张郝刚、赵红喜,委员贺志刚、于彦伟。
二零二零年底,全村十七个居民小组,共有一千一百九十八户、三千三百九十四人,土地五千四百亩,其中耕地四千零十八亩。
文化厚重 自宋、明、清以降,儒道释庙宇寺院林立。山上有永兴禅寺,悬崖上有栈道直通文中子洞,村东有唐工部尚书卢虔墓,村里有泰山庙、三官庙、玉皇庙、老君庙、祖师庙、龙王庙、菩萨庙、土地庙、娘娘庙、马王庙、药王庙、魁星楼等。因洪水和兵燹,大都毁损殆尽。但这些传统文化基因曾对村民道德信仰、情操陶冶、价值追求潜移默化,使这里民风淳朴,民众争强好胜。
重教崇文 村民历来尊师重教,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出进士、举人、监生、贡生数名;民国时期,村外老君庙曾设立学校。一九五零年,在关帝庙和三官庙分建两所学校,先后创建小学、农业中学、五七中学、九年制学校,二零零二年集资建造了容纳二十个班的教学大楼。民国以来,县处级以上干部及硕士、博士和科技、文化名人多达数十人。家戏眉户延续百年,民间社火传承久远,业余篮球队五次蝉联桂冠。
发展经济
物阜民丰 村东古天涧曾平湖荡漾、溪水潺潺、草木丰茂。主产小麦、棉花、玉米,特产红薯,盛产芦苇、柳条。民国时期,村有粉坊、油坊、染坊、陶坊、糖坊、豆腐坊、铁匠铺、木匠铺、砖瓦窑等不计其数。尤其编织业兴盛,簸箕、柳篮、柳罐行销秦晋。
兴修水利
兴修水利 五六十年代,天涧内浅井星罗棋布。五八年北坡三乡五百余人在天涧挖十亩大人工湖,村里兴建了扬水设施。后因水位下降,又于村南打机井二十余眼,七八年兴建北水南调工程,修筑三千五百米引水渠道及二十二孔拱形大渡槽。二零一二年兴建引黄扬水泵站及渠系,全村耕地实现黄河水灌溉。
锐意进取
改革开放以来,小张人汲古纳新,锐意进取,从九十年代起,先后兴起十余家企业、六十余家运输户、十余家农机具经营户、四十余家养殖户及加油站、加气站及山西宏达钢铁集团公司等。
美好生活
历史的辉煌昭示着未来的灿烂,小张村民在这块有着美好传说的沃土上,书写出更多彪炳史册的传奇。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6 17:16
目录
概述
小张村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