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庙镇位于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俗称五十里小庙,据传以前有位游僧在此缘募建一座小庙,因距合肥五十里,故名五十里小庙,简称“小庙”。
历史沿革
现今的小庙镇是由1992年前的将军乡、雷麻乡、大柏乡、小庙镇4个乡镇合并而成。据史料记载及考证,小庙镇在汉代时属九江郡成德县广阳乡(现将军社区),汉末三国时由魏管辖,“晋废成德”自此至清朝时属合肥县,民国时期属合肥县西乡,1949年合肥解放后,隶属肥西县,2013年划入蜀山区。
1932年合肥——六安公路经过,建一车站,逐渐在路边形成集市。
1949年1月隶属寿合县。
1949年6月划归
肥西县属蜀西区,后划入长军区所属大蜀乡和公路乡。
1956年5月属公路乡。
1958年成立风景公社。
1983年6月改为乡。
1984年12月改为镇,隶属小庙区。
1992年3月,小庙区撤销,雷麻乡整体并入小庙镇。辖:松棵、北分路、五十墩、树塘、青龙、高岗、小庙、
小蜀山、拐岗、井岗、硕大塘、马场、余岗、长墩、河南、雷北、黄栗、郑岗、雷麻、姚家、迎水、万塘22个村及小庙、雷麻、北分路3个街道。
2004年3月并村后,辖小蜀山、拐岗、马场、小庙、硕大塘、高岗、五十墩、北分路、余岗、雷北、郑岗、姚家、黄栗、雷麻15村和1个居委会及雷麻、北分路、王拐岗3个街道管委会。
2005年12月22日,大柏乡整体并入;另有原长岗乡(原1992年前的原将军岭乡并入长岗乡部分)的新民(坝)、将军(岭)、段冲、马岗、袁中5个村并入小庙镇。
2013年9月,小庙镇由肥西县整建制划归合肥市蜀山区管辖。
2021年4月,以江淮运河中心线和长江西路(312国道)道路中心线为界,将蜀山区小庙镇自江淮运河入蜀山区境内至长江西路(312国道)交口处,继续沿长江西路(312国道)至肥西县官亭镇界以南区域整体委托高新区管理。
名称由来
小庙镇俗称五十里小庙,据传以前有位游僧在此缘募建一座小庙,因距合肥五十里,故名五十里小庙,简称“小庙”。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小庙镇处于江淮分水岭南麓,西北高,东南低。属于江淮丘陵地形,起伏多变,岗冲相间且呈条带状分布,落差较大。冲心水向下汇成河流。岗冲之间高差,高者可达20米以上,低者仅5米左右。落差较大的岗冲经流水切割,往往形成滑坡,水土流失严重。镇域北部岗高海拔70米,中部最低海拔29.6米。
河湖水系
镇域主要有
江淮运河、
淠河总干渠、苦驴河、梳头河以及几条支渠。淠河总干渠从镇域北边切过,是小庙镇与高刘镇的分界线。苦驴河是派河的上段,先后汇王拐岗、小蜀山水,向东南流。梳头河,源于李陵山,汇入苦驴河。
气候状况
小庙镇位于江淮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间。
小庙镇全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总之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农业发展
夯实粮食安全。严抓耕地保护,2023年找回耕地5333亩,完成粮食种植面积9.1万亩,超额完成粮食种植任务。精准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1499万元。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成5座泵站提升改造、13km农业灌溉渠清淤、舒冲坝水库清淤扩挖等工程。有序推进12个村居5.5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茅铺村500亩、段冲村155亩示范田建设。
壮大集体经济。多措并举,有效提升村级集体资产规模,积极引导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展各类经营活动,全年审批村级合作社承接公益性项目82个,扩展集体经济增收渠道。20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5个村居超100万元,拐岗、马岗、茅铺3个村居超200万。
推动产业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小庙镇国土空间规划及其它19个村居村庄规划。建成合肥菌旅小镇、将军岭“横竖街”等项目。新增一家省示范家庭农场,建成全省首个适宜机械收割的千亩芝麻种植基地,小岭南民宿入选安徽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2023年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蜀山采摘节暨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评选授牌“岭上优鲜”特色农产品5个、精品瓜果园5个,新增农林产品商标5个,瓜果产业全年产量1000多吨,实现产值5089万元。
建设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按照在建1个、谋划1个、储备3个的远景规划,积极推动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努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马岗村入选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谋划建设的5大类10个子项目预计2024年底全部建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锚定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大小岭南、大麦季、横竖街的那个文旅项目现有优势基础,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紧抓“世界水桥”建设机遇,建设高品质旅游名镇,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春日游园樱花节等活动,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乡镇建设
运河新城
合肥运河新城作为合肥市五大重点发展片区之一,自启动以来,始终坚持打造“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合肥城市建设4.0升级版。随着运河新城整体托管给国家级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新城正朝着环境友好的示范之城、创新引领的智慧之城、健康宜居的时尚之城加速前进。截至2024年,运河新城片区累计开工市政道路67条,总长度约96.02公里,其中54条市政道路已完工,总里程72.38公里,2023年启动的G312合六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已完成,元旦已建成通车,从合肥市区到六安市区实现了1小时速达,进一步促进了合六一体化发展。超前谋划运河新城的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至2024年,已建成幼儿园5座,初级中学和小学各1座,引进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全力推进邻里中心、工人文化宫等项目开工,保障市委党校新校区、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建设,预计2024年秋季将建成投用。
征迁安置
重点围绕道路、安置点等项目建设,推进城乡建设。2015年,枣林新村安置点分房完成;先后完成望江西路、新桥大道小庙段、兴业大道、江淮运河小庙段、312国道快速化改造项目等征迁工作。按照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13处群众安置房,已建设完成西城西苑、东苑、兰苑、竹苑安置点,并完成回迁安置,西城菊苑、紫薇苑、梅苑等安置点正在加快建设中。
生态环境
生态湿地
小庙镇共有8处湿地,面积总计192.5公顷,主要是塘库、运河等人工湿地和自然河流湿地。典型代表有百鸟湿地、新民坝湿地和曹操河湿地。百鸟湿地是滁河干渠(蜀山段)生态风光休闲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池塘、洼地、小河沟等湿地景观,常常有白鹤、白鹭等鸟类驻足。曹操河是先秦时期楚国开凿修建的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人工河道,俗称“古江淮运河”。现主要遗存有古河道、鸡鸣坝、大陂塘、小陂塘等水利工程,河道总长7公里,现存的将军岭街东至四十坎处共3公里的高切岭段古河道保存较完善,成为湿地。
绿化造林
小庙镇林地面积超过10万亩,森林覆盖率22%,绿化覆盖率38%。全民义务植树12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90%以上。10年来,小庙镇认真组织实施江淮分水岭脊背造林、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机场高速林带、312国道林带、滁河干渠观光绿化带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森林抚育等项目建设。目前已营造4大林带3大林地,包括312国道林带、滁河干渠观光林带、江淮分水岭林带、机场高速林带和五十墩社区、小柏村、枣林村万亩林地。其中林带面积约1400公顷,总长约50公里。2013年以来,共营造成片林4.996万亩,绿化村庄355个,公路、渠道绿化总长162公里,塘坝、水库绿化866口,营造帼国林、青年林共2600亩,建设生态墓区6个。由于绿化工作成绩显著,小庙镇荣获了2003年度合肥市退耕还林工程三等奖;2005-2006年度合肥市林权证登记发证先进单位;2008-2012年度合肥市森林防火先进单位;2013年度肥西县政府授予绿化模范镇;连续四年被合肥市政府授予植树造林20佳乡镇、10佳林苗示范基地称号和绿化造林“特别贡献”奖。2016年获得由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同授予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0年,获评安徽省森林城镇。
野生动物
小庙镇有
小蜀山,由于长期保持森林生态,野生动物较多,形成一个独特的野生动物活动区。全镇可见的野生动物,哺乳类主要有野猪、猪獾、狗獾(毛狗子)、刺猬、草兔、中华野兔、狐狸、黄鼬(黄鼠狼)、鼠类等。两栖类动物有蛇类、蛙类、蜥蜴、蟾蜍等;鸟类主要有野鸭、野鸡、斑鸠、 黄鹂、白头翁、绽歌郎、翠鸟、猫头鹰、戴胜、麻雀、山雀、董鸡、秧鸡、白鹭、苍鹭、花喜鹊、灰喜鹊、乌鸦、八哥等,另外,迁徙类鸟类有天鹅、大雁等。
历史文化
小蜀山烈士陵园
位于
小蜀山陵园东麓,由安徽省民政厅和合肥市政府筹建零散烈士集中纪念保护区,主要是针对散葬烈士墓普遍年久失修的现状,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开展抢救保护。2015年10月,第一批15位无亲属的烈士统一落葬于此,后陆续有烈士落葬,目前共有28位烈士安葬于此。
将军岭
在合肥城城西四十五里,一名分水岭。岭下有田,名分水田。一源二流,即肥源分流之处。是位于江淮分水岭上曹操运河边小镇,汉代时属九江郡成德县广阳乡。民间传说宋代有杨将军募集当地民工疏通曹操河不成,因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感到内疚,在分水岭上拔剑自刎,后来当地群众纪念杨将军,在街道南边修建庙宇,小镇因此得名“将军岭”。此典故嘉庆合肥县志上有载。或又云将军为隋炀帝时人。
又一传说为,三国时曹操亲率大军南征东吴,发动军民对先秦时期的运河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疏浚,其麾下一大将率众在此劈山切岭,欲以疏通江淮水道,因未果,将军愧而自刎,故而此地名为“将军岭”。解放后将军岭曾设将军公社、将军乡,1992年并入长岗乡,2005年并入小庙镇。
古江淮运河(俗称曹操河)
先秦时期,楚国曾在将军岭“挖鸿沟,通江淮”;现存横贯高岭,仍赫然在目。三国时期,曹操出于军事目的主持对此河道进行大规模疏浚,因此当地群众又称“曹操运河”。晋、唐、宋等时期对此河道都开展过疏浚。后长期湮废,不为人知。现主要遗存有古河道、鸡鸣坝、大陂塘、小陂塘等水利工程,也是安徽省内历史最悠久的古代水利工程。
史料记载,从先秦到汉初,因淮河、长江流域水域较高,“曹操河”是沟通寿春-合肥的水运通道,后来水位下降、通航困难,船只在鸡鸣坝翻坝通航。其意义不亚于今天京杭大运河的邗沟。因淮河汛期易形成洪水,1953年,毛主席视察安徽在安庆与傅大章谈话时就问过:“淮河的水位比长江高多少?要不要把合肥附近的将军岭切开,在洪水季节把淮河的水调一部分到长江来,以减轻淮河下游的压力?”
曹操运河西段在小庙镇新民村东岳庙处连接王桥小河(东淝河源头主流),中部在“凤凰墩”处横切江淮分水岭,东至南岗镇鸡鸣山的鸡鸣坝下与南淝河交汇,实现“江淮沟通”。河道总长7公里,现存的将军岭街东至四十坎处共3公里的高切岭段古河道保存较完善,底宽70-80米,河底高程52米左右,坡比1:3,深度约20米。“鸡鸣坝”位于鸡鸣山北麓坝长560米,净高13米(坝顶高程43.2米)。2018年,曹操运河遗址正式列入合肥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墩
位于曹操运河遗址南岸,据考证是汉墓。该墓地地形极似“凤凰”形象,民间相传墓内葬的是曹操的两位妃子。现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高程73.2米,是江淮分水岭合肥段的至高点,站在凤凰墩上,鸡鸣山、大蜀山、小蜀山可一览无余。墓两侧是分水田,两边水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
大墩孜遗址
商周时期村落台地遗址,位于小庙镇戴大郢南冲下紧靠苦驴河边。墩近方形,标高3米,面积约0.63万平方米,保存完好。传为玉印地,是周武壮公墓的风水宝地,标本采集有陶鼎足鬲足、残陶球、器物陶片等。
三乘寺
位于苦驴河边,《江南通志》称“三城寺”。《明志》称为元朝所建。又因传说该寺经三次才建成,故又称“三成寺”。寺庙建在一所高出地面约十米的台子上,原建筑规模较大,上世纪80年代末被拆除,尚存一口古井,原井水距地面不到一米深。
宝佛寺
大宝佛寺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小蜀山东麓。《嘉庆合肥县志》称“宝福寺”。据《肥西县志》记载,大宝佛寺始建于唐代,因寺内供奉一尊丈六金身七宝所成之宝佛毘卢遮那大佛而得名。大宝佛寺曾为十方丛林道场,鼎盛时期常住僧众达千人,后毁于战火。
老君坛
《嘉庆合肥县志》称为“老君塔”,民间传说为太上老君在此筑坛传道、讲经的场所,现考证是商周时期氏族居住点。
旅游景点
位于蜀山区小庙镇马岗村,共建有4个院子,是蜀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将军岭项目的试验点,可提供会议、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一站式服务,是一个集吃、住、游、乐、购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目前已建成文化活动中心(庐州土陶传习中心)、科创服务中心、马拉松博物馆、红色智慧赛道、稻田会议室、杏花公园、曹操河遗址公园等项目。小岭南入选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并成为合肥知名网红打卡地,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0万余人次,累计接待各级考察团队超100次,举办亲子研学、农耕体验活动超100场。
大麦季
位于小庙镇马岗村余郢村民组,面积约98亩。属于蜀山区将军岭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的一部分,地处江淮分水岭,拥有乡野风貌浓郁、地形起伏错落、视野开阔变幻的自然景观资源,鸡鸣山、南淝河、东淝河、曹操河、滁河干渠、大蜀山干渠等高品质山水风光资源,塘岗文化、三国文化、古运河文化以及抛头狮、将军庙、分水田等文化民俗资源。北部紧邻曹操河遗址公园,西距大小岭南乡村振兴项目仅500米,东侧紧靠蜀山智慧赛道,蜀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穿境而过。项目距兴业大道1公里,距离合肥主城区25公里、合肥新桥机场15公里。主打高端乡宿,拥有麦季餐厅、BIG MAGGIE麦季酒吧 、无边泳池、房车营地等。
合肥之源
“合肥”的名字源自小庙镇“将军岭”。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尔雅》记载:“归异出同流,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南北朝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也记:“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这里的“施”就是“南淝河”,古称“施水”,如今流经合肥城,注入巢湖;“肥”即是“东淝河”,向西北,流经寿春在正阳关注入淮河,是名副其实的“合肥之源”。经诸多学界专家专题论证,合肥发源于古东淝河与南淝河的分支源头,其位置在小庙镇将军岭一带。目前所说的“合肥之源”,包含了曹操河、凤凰墩、将军岭、鸡鸣坝等历史遗迹及附近的大地自然景观,所有这些工程自西向东排成一线,正好把两条淝水的源头连接起来,总长为7公里,也串起了古江淮运河遗址的全貌。
2019年6月5日,“合肥之源”落成仪式在蜀山区小庙镇将军岭举行。蜀山区在将军岭打造“合肥之源”石刻作为地理标识,于大别山中取天然混沌巨石,立于合肥之源处,意为饮水思源。当天,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合肥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戴健执笔创作的《合肥之源赋》也在仪式上当场诵读。全文如下:合肥之源,在水一方。滩涂河凼,有墩凤凰。曹魏挥师,逐鹿战场,旌旗猎猎,鼓号锵锵,星移物换,鸡鸣向阳。蜀山春早,岭上留芳,流连顾望,生态画廊。波清草绿,鸟语花香,饮水思源,立碑传扬。
祥源幸福农场
位于小庙镇合六路旁,位于蜀山区小庙镇以西4公里,离市区20公里左右,从镇政府出发,沿合六路往西约4.5公里即到。江淮运河在农场西侧蜿蜒流过,新桥机场距农场直线距离仅十公里,312国道、206国道、沪蓉高速、合铜公路等路网发达,派河、丰乐河经巢湖通达长江。农场总面积近1万亩,发展至今,形成2000亩樱花园、1500亩海棠园、1300亩彩叶园、600亩桂花园、500亩梅园的精品景观园林发展格局,同时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形成绿色种植、养殖、水产等业务。其中彩叶园是安徽省内唯一一家千亩彩叶园。
世界水桥
位于小庙镇街北村,即
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渡槽,它横跨引江济淮运河,是一座可通水行船的“水桥”。全长350米,是跨径世界第一的钢结构通航渡槽,分左右两幅,其中钢渡槽全长246米,总用钢量达2.1万吨。设计流量150立方米每秒,设计水深4.0米,为Ⅵ级航道,通行100吨级船舶。桥跨布置采用68米+110米+68米的三跨钢结构桁架式梁拱组合设计。 钢渡槽采用三跨钢结构桁架式梁拱组合设计,主跨跨度达到110米,比世界著名的德国马格德堡水桥还要长3.8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通水通航钢结构渡槽。2023年荣获国际桥梁大会亚瑟·海顿奖。2021年4月22日,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渡槽充水试验成功。 2021年5月1日,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渡槽正式通水通航。
枣林生态园
位于蜀山区小庙镇枣林村,312国道路南,距合肥18公里,占地总面积2800亩,以台湾红心火龙果、美国薄壳山核桃,草莓、无籽桑葚等名优特林产品为主,兼营苗木花卉、水产养殖、休闲垂钓。园区有1300亩美国薄壳山核桃特色林木园,525亩桂花、海棠、木槿、青枫、紫薇等园林绿化苗木,300亩草莓钢架大棚,500亩大棚蔬菜,100亩水产养殖区。新建成8532型连栋温室5600平方米,准备培育精品花卉和新品种水果。生态园带动周边村500多农民在企业务工,年收入1.5万元左右。被省林业厅评为省林业龙头企业。
百鸟湿地公园
百鸟湿地是滁河干渠(蜀山段)生态风光休闲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滁河干渠,漫步湿地,穿芦苇荡;看层林尽染、闻花草芬芳、听百鸟私语;驾一叶扁舟,品诗情画境。百鸟湿地公园为鸟瞰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提供便利,有池塘、洼地、小河沟等湿地景观,常常有白鹤、白鹭等鸟类驻足。利用现有民居改造建成了管理房、售卖部、游客接待中心,并建有停车场。整个公园的建筑为江淮建筑风格,是藏在百果密林中的江淮院落。宁静壮美的百鸟湿地,建有钢木结构高17米占地225平方米的观鸟塔和240平方米的观鸟木平台,原木座椅三个。登塔远眺,满目葱茏,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地域特色
四源之地
小庙镇作为“四源之地”,是合肥的“三源之地”,即城之源、水之源、名之源、人之源。
“城之源”指合肥最早的人类聚居点和城邑的雏形就沿小庙镇将军岭一带分布。
“水之源”指以将军岭为代表的江淮分水岭一带是合肥周边众多重要河流的发源地。
“名之源”是指“合肥”的名字源自小庙镇“将军岭”,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尔雅》记载:“归异出同流,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夏水暴涨,‘施’合于‘淝’,故曰‘合肥’!”这里的“施”就是“南淝河”,“肥”即是“东淝河”,两者都发源于小庙镇的江淮分水岭。
“人之源”指小庙镇
庙东郢东南遗址的出土使小庙镇成为合肥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2-2023年安徽重要考古新发现暨优秀田野考古工地”评选结果,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庙东郢东南遗址入选“2022-2023年安徽重要考古新发现”,这是合肥市区首次发现古人类与旧石器时代遗存,改变了合肥市缺少旧石器遗存的现状,将合肥市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至几万年前。由此,小庙镇成为合肥乃至安徽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西郊公园
小庙镇文旅资源丰富,现有市级文物保护点15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有水果基地6000亩,家庭农场26家,采摘经济势头强劲。另有曹操运河、大小岭南、新民坝、滁河干渠风光带、百鸟湿地公园、“世界水桥”、心湖公园等特色景点,以及樱花、桃花、油菜花、杏花、海棠花等大规模花海,为发展近效文旅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目前小庙镇正在打造生态文旅示范区,包括乡村振兴示范区和生态文旅休闲区,发挥小庙镇近郊优势,重点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合肥城市“后花园”。
所获荣誉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小庙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0年跻身全国百强镇
荣获2020年度安徽省森林城镇
安徽省食品安全小镇
安徽省文明乡镇
市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