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十年》是现代叶永蓁创作的小说,1929年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书叙主人公的父亲、祖父没有念过书,他们都支持主人公读书。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了,祖父仍然尽力让他坚持学习。他在小学读书时,感到一位叫茵茵的女孩很可爱,常常梦见她。以后,祖父故去,母亲生活贫苦,她继续供主人公读书。不久,他给茵茵写了信,她不但复了信,还送给他书签。后来,听说她被父母许配给同学赵泌。他便离开家,先到上海,又到了广州。报考黄埔学校,学校开学后,女同学的英姿使主人公想起了茵茵,他写信给她,劝她抛弃小姐的生活,去找新的生命。茵茵来信说,她接受他的意见。后来,一些投奔革命的人,暴露了本原面目,主人公结束了部队的生活。此后,生活很艰难。茵茵来信,说她爱他,但无力反抗,劝他忘掉她。在回家途中,见到了茵茵,他们热烈地相爱着。可是,茵茵在以后的封来信中说,赵家要求赵泌和她在暑假里结婚,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他恨茵茵,又原谅了她。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作者从1928年秋开始,用了十个月时间,将自己十年中的学校和社会生活情况,写成小说,取名《枫叶》。从其十二岁丧父,至时年廿一,恰恰是十年,遂改名为《小小十年》。
人物介绍
叶余
叶余是一个“旧的传统和新的思潮,纷纭于他一身”的知识青年,他的苦闷、失望和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前后这一历史时期里部分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生活的轨迹。
茵茵
主人公的女同学,她由她的家庭许给了叶余的同学赵泌。最终茵茵以“环境太坏”的原故,拒否了主人公的爱情。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小小十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作品以作者自己从12岁丧父到21岁困居上海运10年间的生活经历为素材,着力表现了他在这小小人生10年中间的生活发展和思想变化。
小说是以青年知识分子叶余为主人公的,透过他与茵茵的爱情生活展现了其思想和人生历程。小说还以广阔的艺术视野,展示了北伐战争的壮烈图景,描写了北伐战士的群像,记录了广大民众勇敢无畏的反帝斗争场景。这是一部以描写个人生活经历为主线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反映时代社会发展进程的记实性小说。
艺术特色
作者诚实坦白地写出了自己的一段经历,能够直抒胸臆,发自真心,所以才令人同情,深信不疑。作品文笔通俗、平易、流畅。
作品评价
文学家
鲁迅:这部书的成就,是由于曾经革命而没有死的青年。我想,活着,而又在看小说的人们。当有许多人发生同感。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浦江清:总而论之,此书流畅之文笔,以及青年健康之作风,皆可称述,其写战争,比写恋爱好,如“战”、“黄鹤楼头”、“武汉时代”三章为全书之精采。其写月清比写茵茵好,以更真确而精炼也。全书体近自记,而若视为长篇小说以论之,则缺点滋多。
出版信息
1929年,春潮书局的初版本是32开,分上、下卷两本,上卷249页,下卷续至479页,前有鲁迅所作的“小引”,后有作者的“后记”,书中配有12幅插图,均由作者本人绘制。但该书出版后销售一般,直到1933年8月,才由生活书店再版。再版本仍是32开,“小引”、“后记”依旧存在,但却改排成单本452页,书中的插图全部撤换,另由作者绘制17幅补入。大约因为初版本发行后曾受到沈端先(夏衍)和王荣等人的批评,作者另写一篇《后记之后》作为还击,到1934年2月便再版重印了。
1955年6月,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了《小小十年》,印数37000册。
1985年11月,上海书店以《鲁迅作序跋的著作选辑》的名义出版《小小十年》,印行4000册。全书以上海春潮书局1929年8月版为底本影印,除将原上下册合为一册外,鲁迅的《小引》与叶永蓁的《后记》均保持原状出版,没有删除。
1998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新文学碑林》的名义出版《小小十年》,印行10000册。编者删去了鲁迅的《小引》与叶永蓁的《后记》。
作者简介
叶永蓁(1908-1976),原名叶会西,字永蓁,笔名叶蓁,浙江乐清人。1926年在温州第十中学毕业后,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入广州燕塘之炮兵团,不到一周即随师北伐。1927年1月入武汉军校,7月毕业后任第一路军连营参谋。国民革命失败后,他痛感自己受了“革命领袖”的骗后脱离军队,由武汉而转居上海。《小小十年》即是他此时居上海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34年冬,叶永蓁深感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再次回到军队投入到抗战救国的行动中。抗战时期,他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曾任第59军炮兵团团长。抗战胜利后升为59军少将炮兵指挥官,后任166师少将师长。1949年去中国台湾,曾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少将副参谋长,中国国民党陆军第54军副军长。1964年退役,1976年10月7日病逝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