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套桉
桃金娘科桉属植物
小套桉(学名:Eucalyptus microtheca F.Muell.)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树高达10米。形成一个木质块茎。树皮粗糙,灰白色至深灰色,箱型,常有深裂,粗片状或棋盘状,枝条通常粗糙,但此特征可变。在髓中没有油腺的小枝;通常不带白霜,很少有白霜。幼叶总是有叶柄,对面的节数不定,然后交替,狭披针形。成叶互生,叶柄长0.6-2厘米;叶片披针形至镰刀形。花序顶生复合,花序梗细长,长0.2-0.9(1.2)厘米,每一伞形花序有花7朵,但由于簇内节间伸长短,伞形花序有时不规则,花梗长0.1-0.3厘米。成熟花蕾梨形至倒卵球形或球状。花白色。蒴果(花梗长0.1-0.3厘米),或很少近无梗,截形至倒圆锥形,通常在顶部收缩,长0.2-0.5厘米,宽0.3-0.7厘米。种子深褐色,长1-2毫米,扁卵形,背面光滑,种脐腹面。
植物学史
1859年,费迪南德·冯·穆勒(Ferdinand von Mueller)首次在《林奈学会会刊》上正式描述了该物种,这是他在1855年沿着北领地维多利亚河采集的样本。特定的种加词microtheca,来自希腊语micro(意思是“小”)和thece(意思是“盒子”),指的是小水果。
形态特征
树高达10米。形成一个木质块茎。树皮粗糙,灰白色至深灰色,箱型,常有深裂,粗片状或棋盘状,枝条通常粗糙,但此特征可变。在髓中没有油腺的小枝;通常不带白霜,很少有白霜。幼苗生长(灌木或田间幼苗至50厘米):茎的横截面圆形至方形,通常无白霜;幼叶总是有叶柄,对面的节数不定,然后交替,狭披针形,长5-15厘米,宽(0.3)0.5-2.5厘米,先端圆形或尖,蓝绿色至绿色。成叶互生,叶柄长0.6-2厘米;叶片披针形至镰刀形,长5-19.5厘米,宽0.6-3(4.5)厘米,基部逐渐变细至叶柄,先端尖或圆形,边缘全缘,同色,无光泽,绿色至蓝绿色或很少有白霜,侧脉锐尖或与中肋呈较宽的角度,网状结构非常密集,存在边缘内静脉,油腺稀疏,交叉或不明显。
花序顶生复合,花序梗细长,长0.2-0.9(1.2)厘米,每一伞形花序有花7朵,但由于簇内节间伸长短,伞形花序有时不规则,花梗长0.1-0.3厘米。成熟花蕾梨形至倒卵球形或球状,长0.3-0.4厘米,宽0.2-0.3厘米,无白霜或白霜,有疤痕(外帽状体早期脱落),帽状体圆形且具细尖,很少圆锥形,雄蕊不规则弯曲,全部可育,花药贴生,长方体,侧裂开裂,花柱长,直,柱头钝,子房3或4,胎座各具4垂直胚珠行。花白色。蒴果(花梗长0.1-0.3厘米),或很少近无梗,截形至倒圆锥形,通常在顶部收缩,长0.2-0.5厘米,宽0.3-0.7厘米,白霜或无白霜,边缘薄,很少张开,花盘垂直下降,狭窄,果瓣3或4,接近轮缘水平或几乎不外露。种子深褐色,长1-2毫米,扁卵形,背面光滑,种脐腹面。
肾形子叶;茎横截面圆形或方形;叶总是具叶柄,对生约4-10节,然后互生,披针形至狭长,长6-10.5厘米,宽0.5-1.5厘米,基部渐细,先端圆形或尖,蓝绿色至灰绿色或绿色。
近种区别
该物种与广泛分布的小药室桉(Eucalyptus coolabah Blakely & Jacobs)关系最为密切,小药室桉生长在南部和东南部类似但较干燥的栖息地。该物种还与征服桉(Eucalyptus victrix L.A.S.Johnson & K.D.Hill)密切相关,征服桉存在于从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到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更干燥的栖息地中。
生长环境
生长于季节性干涸的水道、沼泽、湖泊和低洼地区的边缘,会受到暂时的淹没。原产地属于干旱、半干旱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生长在海拔1000米的地方。在年日间温度在24-39℃范围内的地区生长最好,但可以耐受5-45℃。温度为-4℃或更低时,它可能会被杀死,但如果温度降至零,新的生长将受到破坏。喜欢平均降雨量在250-1000毫米范围内,但可以容忍150-1200毫米。需要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宜生长在大多数肥力至少中等的土壤中。更喜欢pH值在6.5-8范围内,耐受6-9。
分布范围
原产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北领地、昆士兰州、南澳大利亚州、西澳大利亚州),从西澳大利亚金伯利地区的奥德河以东穿过北领地,从纽卡斯尔水域以北,包括巴克利高原,到罗珀河和麦克阿瑟河,延伸到昆士兰的海湾国家东至约克角西部,南至伊萨山和奇拉戈附近。南非(开普省)、肯尼亚、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等地有引种种植。
生长习性
该物种会长出木质块茎,在幼苗基部附近开始发育。该物种拥有嵌入的营养芽,在树冠被破坏后再生(例如火灾)。小套桉是一种潜在的快速生长物种,如果有足够的水,在合适的地点,生长速度可能达到每年3米。
繁殖方法
冬末至早春在阳光充足的温室内播种。来自高海拔的种子在2℃时会经历6-8周的冷分层。一旦种子长出第二组叶子,就可以将幼苗放入单独的盆中,如果等叶子长得更长,可能不利于移盆。当幼苗高25-30厘米时,通常在3-4个月后,即可在田间种植。种子有很长的生存力。
栽培技术
小套桉在中国种植应严格按照《桉树丰产林经营技术规程》《桉树中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等多项行业标准要求执行。其中,明确要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要预留一定的野生动物、鸟类迁徙走廊,保留林地边缘的乡土树种和利用河流水系作为保护性走廊和珍稀濒危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造林面积大于1000公顷,应保留2-3%面积的次生林或灌丛、草地作为生物小区,“非桉”树种应大于造林面积的20%。山顶、山脊、集水区(含水源库区)和沟壑两旁应保留原生植被。在江河、溪流、湿地、冲积沟、农耕地、省级以上交通要道和乡村居民区周边,以及受保护的廊道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段,应保留10米以上的缓冲带(区)。同时,要求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禁止以“烧荒”清理林地,提倡“测土测叶”科学配方,平衡施肥。
主要价值
内树皮是一种传统的非原创药物,捣碎后制成膏药,用于治疗蛇咬伤。该树可用于防护林、遮荫、土壤保持和侵蚀控制。花是蜜蜂较好的花蜜和花粉来源。可以从叶子中提取精油做商用。油的总量及其成分因植物而异,但有报道称新鲜叶子含有约0.3-0.5%的精油。主要成分包括蒎烯、水芹烯、1,8-桉树脑、伞花烃、球果酚。木材非常坚硬、沉重且富有弹性,在建筑中很有用,主要用于耐用的杆、栅栏、轴承、螺栓、轴、框架和轮子。还可用作燃料和制造木炭。澳大利亚土著人从该物种中收获种子作为食物来源。在文化上对澳大利亚原住民具有多种意义和用途。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截止2019年,该物种已知有2000多颗。
生态问题
经过科学论证,桉树“有毒”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桉树人工林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主要取决于经营者采取的种植方式和经营管理水平。世界各国长期实践证明,桉树无毒无害。尽管桉树速生快长,吸水吸肥力强,但不是所谓的“抽水机”、“抽肥机”、“绿色沙漠”。
虽然桉树具有生长快、产材多、经济效益好、固碳能力强等优点,但由于一些地方大面积发展桉树纯林,未能做到科学培育,导致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但客观来看,这些问题不是桉树树种自身的问题,而是培育措施不科学引起的。通过合理布局、科学培育,完全可以将种植桉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0:10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