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黑柴胡
伞形科柴胡属植物
小叶黑柴胡(学名:Bupleurum smithii var. parvifolium Shan et Y.Li)是伞形科、柴胡属黑柴胡的变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丛生,植株矮小,高可达40厘米。茎丛生更密,茎细而微弯成弧形,下部微触地。根黑褐色,质松,多分枝。植株变异较大。数茎直立或斜升,粗壮,有显著的纵槽纹,上部有时有少数短分枝。叶多,质较厚,基部叶丛生,小伞形花序小,花柄长1.5-2.5毫米;花瓣黄色,花柱基干燥时紫褐色。果棕色,卵形,7-8月开花,8-9月结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常丛生,高15-40厘米,根黑褐色,质松,多分枝。植株变异较大。茎丛生更密,茎细而微弯成弧形,下部微触地。叶多,质较厚,基部叶丛生,叶变窄,变小,长6-11厘米,宽3-7毫米,顶端钝或急尖,有小突尖,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宽狭变化很大,长短也不一致,叶基带紫红色,扩大抱茎,叶脉7-9,叶缘白色,膜质;中部的茎生叶狭长圆形或倒披针形,下部较窄成短柄或无柄,顶端短渐尖,基部抱茎,叶脉11-15;序托叶长卵形,长1.5-7.5厘米,最宽处10-17毫米,基部扩大,有时有耳,顶端长渐尖,叶脉21-31;总苞片1-2或无;伞辐4-9,挺直,不等长,长0.5-4厘米,有明显的棱;小总苞有时减少至5片,长3.5-6毫米,宽2.5-3.5毫米,稍稍超过小伞形花序,卵形至阔卵形,很少披针形,顶端有小短尖头,长6-10毫米,宽3-5毫米,5-7脉,黄绿色,长过小伞形花序半倍至-倍;小伞形花序小,直径8-11毫米;花瓣黄色,有时背面带淡紫红色;花柱基干燥时紫褐色。果棕色,卵形,长3.5-4毫米,宽2-2.5毫米,棱薄,狭翼状;每棱槽内油管3,合生面3-4。花期7-8月,果期8-9月。
近种区别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根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厘米,直径0.3-0.8厘米。根头膨大,呈疙瘩状,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棕褐色或浅棕色,具有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木质化,不易折断,断面显裂片样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而红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根较细小,长圆锥形,顶端有多数棕色毛刷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部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小叶黑柴胡的根呈圆柱形,较小,长5-7厘米,直径0.3-0.5厘米,根头分支,顶端残留多数茎基和绿色叶基,下侧具两行呈疣状突起的不定芽,根下部多分枝,有的中间骤然膨大呈枣核样突起。表面黑褐色,有浅色支根痕及横向皮孔。质较松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栓皮层易剥落。败油气较浓。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生长在海拔2700-3700米的山坡草地,偶见于林下。还属于喜温、喜光、耐寒性较强。
生长习性
小叶黑柴胡完成1个生长发育周期需2年,属耐旱性较强的植物,在全生育期中,不遇严重干旱,一般不需浇水。小叶黑柴胡种子发芽需要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温20-25℃,最高温度为28-32℃。光照不足,会使生长期延长。植株生长需要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季度过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实。
主要价值
小叶黑柴胡为中国部分省、地区柴胡的习惯用品,性苦、微寒,具有抗炎、解热、抗氧化、保肝、免疫调节及抗癌的作用。
参考资料
小叶黑柴胡.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0 14:0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