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位于扁桃体隐窝内,是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免疫器官,抵制和消灭自口鼻进入的致病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但当吸入的病原微生物数量比较多或者是毒力比较强时,就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发生炎症,即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发病,分为急性、慢性扁桃体炎,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之一,可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严重时高热不退,吞咽困难,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化脓。慢性扁桃体炎为扁桃体的持续感染性炎症,多由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腭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隐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检查可见扁桃体肥大、充血、或可见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因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少数病例由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此外,腺病毒、鼻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者也较多见。近几年还发现有厌氧菌感染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上述病原体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及扁桃体内而不会致病,当某些因素使全身(营养不良、佝偻病、消化不良)或局部的抵抗力降低时,或此时因为原有细菌大量繁殖也可致病。而受凉、潮湿、疲劳过度、吸入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等均可为诱因。
临床表现
1.症状
局部症状主要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常放射至耳部,婴幼儿表现为流口水。部分患儿出现下颌角淋巴结肿大触痛,及口咽部肿胀所致的说话声弱。炎症波及咽鼓管时则出现耳闷、耳鸣、耳痛甚至听力下降。葡萄球菌感染者,扁桃体肿大较显著,在幼儿还可引起呼吸困难。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滤泡性及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周身不适、便秘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婴幼儿可因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而出现腹痛、腹泻。
慢性者发作间歇期可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若扁桃体隐窝内滞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厌氧菌感染,则可出现口臭。有些患儿由于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出现睡眠打鼾、呼吸不畅、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由于扁桃体隐窝内脓栓排出被咽下,刺激胃肠道,或由于隐窝内细菌毒素等被吸收,可导致消化不良或头痛、乏力、低热等全身反应。
2.体征
急性者呈急性病容。局部检查见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侧腭弓最为严重,腭扁桃体肿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在其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但不遗留出血创面,双侧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压痛。
慢性者扁桃体大小不定,成人多已缩小,表面可见瘢痕收缩,凹凸不平,与腭弓可有粘连,隐窝口常有碎屑或化脓性物质,腭舌弓呈暗红色,挤压腭舌弓时,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溢出。
检查
细菌感染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链球菌感染时可有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咽拭子培养可协助诊断病原菌(阳性率不高)。
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不难诊断。急性扁桃体炎需与咽白喉、猩红热等引起的咽峡炎疾病鉴别。慢性者需与扁桃体生理性肥大、扁桃体肿瘤等鉴别。
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
扁桃体周蜂窝织炎、扁桃体周脓肿、咽旁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及鼻窦炎、急性淋巴结炎等。
2.全身并发症
可累及肾脏、大关节或心脏,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关节炎、皮肤疾患(如银屑病)、支气管哮喘等。
治疗
1.一般疗法
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及多饮水,加强营养及疏通大便,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退热药及镇痛药。因本病具有传染性,故患儿要隔离。
2.抗生素应用
为主要治疗方法。首选青霉素类,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若治疗2~3天后病情无好转,须分析原因,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如有条件可在确定致病菌后,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3.局部治疗
常用复方硼砂溶液,口泰(复方氯乙定含漱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局部治疗方法有扁桃体隐窝冲洗,扁桃体内药物注射,局部喷药,激光治疗等,虽然这些方法可抑制细菌,清除病灶,但比较痛苦,局部外治法中,中药外贴疗法更受患儿欢迎。
4.手术治疗
如多次反复发作急性扁桃体炎,特别是已有并发症者,应在急性炎症消退二周后施行扁桃体切除术。70%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病灶内存留有病原体,手术切除是彻底消除潜伏病原体的有效方法。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