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日记
2000年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小偷日记》是法国作家让·热内创作的长篇小说。
内容简介
小偷日记是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小说更多的是对自己心理感受的描写和对灵魂的解剖:我一出生便被母亲遗弃在公共救济院,我的父亲一直是一个谜。直到21岁,我才拿到了一张出生证。我横下心来当小偷.很难确定是在我人生的哪一个时刻。总之有一段时间我以偷盗为生,或者出卖色相——我是一名地道的同性恋者。从梅特勒轻罪教养所逃出来之后,为了领取入伍补助,我与军队签订了5年的服役合同,然而没过几天,我就偷了军官的行李箱开了小差。在军队的时候,我目睹了被我偷过的士兵的绝望情绪,曾一度动了恻隐之心,然而我最终还是横下心来,逃离友谊的枷锁对我的束缚,同军队一刀两断。
我越过边境逃离法国,到了西班牙,混迹于皮条客、骗子、赌徒、小偷和亡命徒中间,在这里我认识了史蒂利达诺,很快我们便形影不离,我对他爱慕不已,甘愿听他差遣。我跟史蒂利达诺的生活极其悲惨。我靠做男妓来维持生活,从待在公共便池的男人们身上捞点小钱。我认识一个警察,靠他的通风报信,我们也做点小偷小摸的勾当。在一场街头赌博中,我亲眼目睹了一个外号叫佩佩的男孩子杀死了另外一个赌徒,我曾经对佩佩产生过很大的好感。后来我们得到消息,佩佩被判处无期徒刑。后来我还喜欢上了男扮女装,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后来史蒂利达诺和我一起去卡迪克斯,在路上,我跟史蒂利达诺走散了.后来得知,他因为曾经犯下的杀人罪而被捕入狱。我只好东游西逛,靠捡食物为生,后来我离开卡迪克斯,去了韦尔瓦。从此,我走上了周游欧洲的旅程。
在被韦尔瓦市政卫队驱逐出城之后,我又来到克塞莱斯,尔后到了阿利坎特,一路沿着海滨走下去,之后又深入到内地。德国、波兰、意大利、南斯拉夫……我独自流浪,孤苦伶仃,沿街乞讨.跟叫花子们结识。我孑然一身,躲避野兽和警察。从几个地方穿越边境,从四面八方翻越阿尔卑斯山。每次的风景都不尽相同,大自然是那么的奇异。路上我难免要小偷小摸一番,也难保不进牢房待上一段时间,但我从来没有放弃我的欧洲之旅,反而变着花样深入不同的国度,领略这个五花八门的世界。一路贫穷的景象让我难过,德国已经让整个的欧洲陷入了恐慌,卑鄙无耻的行径每天都在上演。
有一天,在安特卫普城埃斯科河岸边一条最肮脏的街道上,我又跟史蒂利达诺重逢了,他一副暴发户的打扮,原来是贩运鸦片的买卖让他发了财,他娶了一个妓女,她为他挣钱糊口。我又迷上了史蒂利达诺,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在流氓群中混得很开.我又心甘情愿地成了他的跟班.代他运送鸦片,冒各种风险。后来我们又一次分道扬镳,我的新朋友阿尔芒也投奔了盖世太镉卜德国占领了巴黎。而我,继续着我的行窃之路,我对偷窃有着不同寻常的激情,也有自己的一套手法跟理论,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诱惑,让我欲罢不能。我所经过的每个城市,几乎都有我认识的小偷。
作者简介
让・热内1910年生于巴黎,7个月后即被家庭抛弃,上小学时因受同学歧视,开始自暴自弃。小学毕业后,热内走向社会,与流浪汉为伍,后因盗窃被监禁。18岁时,热内应征入全,但不入当了逃兵,流浪欧洲,一路行窃,多次被捕坐牢。1942年,热内在狱中开始写作,处女作《鲜花圣母》及后来的《玫瑰的奇迹》和《盛大的葬礼》获得好评。1944年,热内被判终身流放,但他在狱中继续写作。1949年,热内的文学成就得到重视和承认。在萨特等大作家的呼吁下,法国总统颁布特赦令,赦免了热内。1983年,热内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大奖。《小偷日记》为热内的代表作。
出版信息
原作名: Journal du voleur
丛书: 海天译丛·西方畅销书译丛
作品鉴赏
《小偷日记》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日记。在流浪、乞讨、偷窃、坐牢的生活环境里,他不可能坚持写日记,即使写了也很难完整地保存下来。他在书中坦言:“我写这本书,住在世界一流繁华大都市的一座豪华大饭店里。”这本书是对往昔生活片段的补记、追忆、回味、思考和重新认识,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但它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传,他在书中刻画了几个人物(有的没用真名),讲述了许多别人的故事,带有明显的小说特点。但它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小说,不是在编排虚构的故事。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书中讲的确有其人,确有其事,包括作家心灵的自我表白都是可信的。因此,这是一部以日记的形式写成的自传体小说,其特点可以用“真奇怪”三个字加以概括。
首先是“真”。正如萨特所说,这部日记“全都是真实”,“除了真实还是真实”,人们可以从中发现一种“可怕的真实”,一种“神圣的真实”。
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经历,真实的苦难,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心态,真实的美感,真实的思想,真实的个人丑行,真实的社会病态,真实的肮脏灵魂,在书中俯拾皆是,处处可见。
问他为什么要当小偷,他说“最简单的动机就是要吃饭”。他沿途乞讨,口干舌燥,双眼冒火,饥肠辘辘,身体干瘪,脸色蜡黄,形容沮丧,身上脏得无法再脏,行头破得无法再破,走了一村又一村,进村时受到恶狗的热烈欢迎,出村时得到恶狗的热烈欢送。他浑身长满虱子,“虱子是我们(叫花子)繁荣昌盛的唯一标志,也是我们穷困潦倒的象征。有理由认为,当我们根据我们的现状对这一标志做出正确的评估之时,也就是对我们的现状作出正确评价的时候”。
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不治之症就是日益严重的贫富悬殊,而西方价值观和人权观的一个重要特点恰恰是维护这种贫富悬殊关系。旧巴黎有一个叫花子集中的地方叫“奇迹院”,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有过许多精彩的描写。《小偷日记》也有一段关于巴塞罗那“奇迹院”鞭辟入里的精彩描写。
在巴塞罗那港口附近,通往兰布拉斯街区大道的护墙底下,有一片乞丐集中栖息的空地,成群的叫花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不休,演出了一出出滑稽戏。桥上的行人则凭栏俯视,大加欣赏,形成了巴塞罗那一个不可或缺的旅游胜景:一边在充分暴露贫困,一边在尽情欣赏贫困。这个景点对外国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天,有一条豪华旅游船在巴塞罗那港口停泊,腰包鼓鼓的法国游客非要到“奇迹院”一游不可。他们个个带着高级照相机,寻找天色层次与破衣烂衫的谐调,花几个小钱就可以随意摆弄乞丐模特儿作出种种“新颖的姿态”。叫花子的悲哀形象,“为腰缠万贯的摄影爱好者的旅游纪念册增色不少”。作者想起了16岁那年,他在马赛夹杂在其他小伙子中间,期待游客先生们的挑选。谁知道,游客要他扮演的是流氓团伙成员的角色。因为马赛的流氓团伙构成了城市的本质,到马赛没有见识流氓团伙,岂不是有点冤枉?远方的客人也许是专程来欣赏这里的男色鬼乐园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偷日记》颇有认识和研究价值,堪称是一面真实的社会镜子,照出了西方文明落后、黑暗、丑陋的一面,也透视了西方价值观和人权观某些本质的东西。这对于我们全面观察和认识西方社会恐怕是有启发和帮助作用的。
再说一下“奇”。这本书观察社会的角度奇特,是用小偷、乞丐、流浪汉的眼光去审视社会现象,观察人际关系,表现作家的心态和社会的病态,因此《小偷日记》的真实性别具一格,从中到处可见各种耳熟能详、却又耳目一新的奇特景观,奇人奇事奇思妙想无奇不有,真到出奇的程度。
例如,1936年,让·热内从部队开小差之后,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曾在欧洲四处流浪,历时一年,行程8500公里。这是热内个人历史的真实。《小偷日记》向我们提供了通过热内目光反照下的风景线,因此给人的感觉绝无仅有。他刚从卡托维兹监狱出来,暂时栖息在城郊的一个“奇迹公园”里,“我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望着满天星斗仰天长叹,当年亚历山大和恺撒不也望空兴叹过?可我现在只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叫花子,一个爱偷懒的小偷。我也横跨了整个欧洲,只是我的办法与他们的赫赫战功相反相成,正在为我谱写一段珍贵的秘史,情节之离奇足与伟大的征服者相媲美。这些细节将把我塑造成天下第一奇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继续沿着我的歪门邪道,要阅尽无底深渊的的,不偷盗反而是非法的,“即使站在菩提树下,我也有在强盗营里走动的感受。”因此他在那里偷盗心安理得,得心应手,但一点刺激也没有,“偷了也是白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5 17:1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