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xiǎo zhǔ。
词语概念
词语:小主
注音ㄒㄧㄠˇ ㄓㄨˇ
引证解释
1.年轻的君主或王子。
《吕氏春秋·当赏》:“ 秦小主夫人用奄变,羣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
高诱 注:“小主, 秦君也, 秦厉公曾孙, 惠公之子也。”《
西游记》第八九回:“只见那三个王子出宫来看,那铁匠一齐磕头道:‘小主啊,神师的三般兵器,都不知那里去了!’”
2. 小公主。
《三国志·吴志·孙綝传》:“昔杀小主,自是大主所创,帝不复精其本末,便杀熊、损 。”
3. 旧时农村中贫贱之家的当家人。
梁斌 《
红旗谱》一:“她说:‘ 老巩 !算了吧,忍了这个肚里疼吧!咱小人家小主的,不是咱自格儿的事情,管的那么宽了干吗?’”
来源考证
在很多
清宫戏的影响下,很多人都认为“小主”就是清朝对
秀女和低级嫔妃的称呼。那么在历史上,“小主”一词到底是不是清宫用语呢?
“小主”一词的来源,是金易的《
宫女谈往录》,此书中出现过数次“小主”一词,我们摘录重要几条:
“不是,只有皇上、太后、主子、小主们的叫官房。”“珍小主进前叩头,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头听训。”
从上面两条原文来看,《宫女谈往录》一书里的“小主”一词,大概有几个要点:
1:以尊卑排序,后宫分为太后、主子、小主们,三个等级。
2:以称呼来说,小主可以有“小主”、“小主们”、“封号+小主”三种称呼方式。
这就是《宫女谈往录》中谈到的“小主”,也是很多清宫戏里和
清穿小说里的叫法。
问题在于,很多人迷信《宫女谈往录》,但是这本书实际上
可信度是参半的。
其作者金易,原名王锡,1917年生人。根据其《自序》,其在四五十年代的时候和街坊老宫女“荣儿”有所接触,听她谈了很多宫中和宫女的故事,而在八九十年代才由作者一边回忆一边记录出来。四十年的时间,其中记忆的错误,不言而喻,作者本身又不熟悉清代制度,里面的问题也相当的多。
当然,有错误,并不代表全错,更不代表没有采用的意义。所以我们还需要其他的证据。在比较可信的资料里还提到过“小主”一词的,是
商衍瀛的《珍妃命案》,原文如下:
“据
信修明说……珍妃对宫中太监时有赏赐,太监得些小恩小惠,都竭力奉承她,称之为‘小主儿’,谓‘小主儿’大方。以上为信修明见闻。”
这条记录本身是个不错的佐证,商衍瀛,字云亭,广东
番禺人,
光绪朝进士,
翰林院侍讲,
商衍鎏为其弟。这种说法出自商衍瀛的记录,说明其多少有些依据。
但是,一来,此文之中的“小主”,变成了“小主儿”,虽然只是多了一个
儿化音,但是意义却变化了很多,详见后述。二来,商文中说此说法源自
信修明的记录,而事实上信修明的记录则否定了这一说法。信修明,名信连甲,号
汉臣,幼时读书,考取功名未果,娶妻生子后,迫于生计,自阉进宫,宫中人称“神仙张”(信修明入宫时顶替一张姓太监故称)。其《
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和商衍瀛一样描述珍妃的情况的时候原文如下:
“珍妃很好用钱,又常施惠于群监,近之者无不称道主子之大方。”这里称作“主子”,而并非“小主儿”。
于是对于“小主”一词,我们做出总结,大致上有三种可能性:
1:事实上存在“小主”一词,其原型为“小主子”。这种说法的依据只有《
宫女谈往录》,是孤证,而且来源不甚可靠,并且与档案和清宫人员回忆的称呼有出入,所以可信度不高。但是另一个角度来讲,根据口语的活用和时代的变化,如果“小主”的原型确系“小主子”,那么其作为一种口语性称呼的可能性并不是为零,只是还需要证据。
2:事实上存在“小主”一词,不过口语上作“小主儿”。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商衍瀛的记录,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被商衍瀛记做信息来源的信修明本人的书籍把它否掉了。不过商衍瀛从时代来讲,是见过信修明的,或许从口语上的发音有所不同。那么口语上如果发音为“小主儿”,这个词汇就要重新审视。
3:事实上不存在“小主”一词,《
宫女谈往录》和商文中出现这个词汇是因为回忆上的差距或者口语差异的错记。
从现有的资料来讲,第三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