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墓位于昭陵东南隅即今
礼泉县城东北18公里处的烟霞新村。1971年10月至1972年1月发掘。
墓葬封土堆呈圆锥形,
夯筑,直径26.5米,高8.8米。该墓由
墓道、过洞、
天井、前后
甬道和前后
墓室组成,水平全长56.3米。墓道呈13度斜坡状,长16.5米;过洞4个,为券拱土洞;天井4个,均直下通至墓道。甬道分前后两部分,前甬道南端有石门一通。墓室分前后两部分,前墓室平面略呈方形,南北2.6米,东西2.5米,顶高3.7米,南北两壁正中券有门洞。后墓室构筑形式与前墓室相同,长宽各5.1米,高5.7米,穹窿顶。前后甬道、墓室均砖砌,地铺方砖。后墓室置石棺床为方形,长宽各3.9米,高0.3米,棺床北侧紧贴墓室北壁。
距该墓封土堆南49.5米处,竖有尉迟敬德
墓碑一通,碑额篆书阴刻“大唐故
司徒并州都督鄂国忠武公之碑”16字。该碑立于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螭首方趺,通高4.55米。碑侧
浮雕缠枝蔓草花饰和兽面纹饰。碑面上部字迹剥蚀严重,下部仅有500多字可辨。许敬宗撰文,唐代书法家
王知敬书丹,书体丰俊劲秀。1975年移至
昭陵博物馆陈列
咸阳市文物系统一名专家介绍,目前陕西出土的墓志不计其数,但飞白体墓志全国仅有尉迟敬德墓志一块。就算是飞白体碑石,在全国范围内也十分罕见。
尉迟敬德墓志石色晶莹,雕刻细致,正方形,每边宽1.2米,厚0.25米,是昭陵陵园发掘所得墓志中最大的一合。志石周边雕饰
忍冬多枝莲蔓草与十二生肖像,志盖四面雕宝相花纹饰。志盖阴刻飞白书五行,行五字,文为“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名”。志盖用飞白书,是目前昭陵陵园发掘中仅见的。志石的志文为阴刻,计楷书五十行,行五十字,共两千二百一十八字。无撰、书者姓名。
这种书体为东汉大书法家
蔡邕(字伯喈,132~192)所创,据唐
张怀瓘(713~741)《书断》记载:“
汉灵帝(刘宏)
熹平年间(172~178),诏蔡邕作《圣皇篇》,篇成,诣鸿都门。时方修饰鸿都门,伯喈待诏门下,见役人以垩帚成字,心有悦焉,归而为飞白之书。”敬德志盖篆字,点画间丝丝露白,若绢带迎风,舒卷自若。史书关于飞白书体的记载不少,但传世作品却凤毛麟角,其风貌难得一睹,因而敬德墓志盖的飞白书是一件难得的稀世珍品。
苏氏墓志,志盖篆“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夫人苏氏墓志之铭”25字。由两合墓志文知:苏氏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卒,敬德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与妻合葬于此。
尉迟敬德,名融(史书作尉迟恭),祖居隋河南郡
洛阳,后徙居唐
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隋朝末年参加隋军,以勇武著称。大业十三年(617),
刘武周在
马邑起事,敬德为偏将。武德三年(620),李世民打败刘武周,敬德在
介休(今山西介休东南)城下归唐。后来,随李世民讨伐
窦建德、
刘黑闼军,屡建奇功。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的
玄武门事变中,助李世民诛灭政敌,功居第一。
贞观初年,敬德居功自傲,曾受训斥。晚年笃信
方术,学延年术,“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交通宾客,凡十六年”(《通鉴》卷200高宗显庆三年)。敬德是唐王朝二十四开国功臣之一,官至
开府仪同三司,爵封
鄂国公。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病亡,终年74岁。谥号曰“忠武”,陪葬
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