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宝琳(609-662年),字元瑜,河南洛阳人。唐代时期大臣,名将
鄂国公尉迟恭之子。
《旧唐书》《新唐书》均未为其立传,故生平事迹不详。《
旧唐书》只是简单记载:“子卫尉卿宝琳。”据1971年出土的《尉迟敬德墓志铭》得知,尉迟宝琳官至
银青光禄大夫、
上柱国、
卫尉少卿。
陕西鄠县云际山寺的《唐人写经》,卷尾书有“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七月十五日
右卫将军鄂国公尉迟宝琳,与僧道爽及鄠县
有缘知识等,敬于云际山寺洁净写一切尊经”等款。
南宋
陈思道人《宝刻丛编》“
京兆府礼泉县”条:记载“唐司卫卿尉迟宝琳碑,中书令右丞相
许敬宗撰,膳部员外郎值弘文馆王知敬亲书。宝琳,字元瑜,敬德之子,官至司卫卿,碑以咸亨元年正月立”,则尉迟宝琳卒年应在
咸亨元年(670年)之前。
尉迟宝琳在评书中被写作尉迟宝林, 在评书中尉迟恭离家投军,梅秀英正怀身孕,尉迟恭将孩子起名宝林,并且留下自己
雌雄双鞭中的一根,刻上“尉迟宝林”作为父子相认的凭据。后来梅秀英被北国白良关总兵刘国桢所掳,梅秀英为了保护腹中孩儿,忍辱答应嫁给刘国桢,尉迟宝林出生后,便成为刘国桢的儿子,取名刘宝林。唐军扫北,尉迟恭为先锋,兵进白良关,打伤刘国桢,刘宝林要为“父亲”报仇,和尉迟恭大战三天不分胜败。梅秀英得知往日夫君来到,将刘宝林的身世告诉了他。刘宝林在阵前亮出刻着“尉迟宝林”的鞭来,双鞭相会,父子相认。尉迟宝林倒反白良关,杀死刘国桢,梅秀英自尽全节。后来尉迟宝林先后跟随罗通、薛仁贵扫北、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