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岭长城中段,将军楼位于有一个重要关口叫后川口。后川口东面的悬崖上有一座形似
棺柩的敌楼,这就是将军楼(又叫花楼)。
将军楼位于金山岭长城中段,始建于1569年,修缮于1985年。该楼海拔475米,北侧由远及近梯次分布着烽燧、支墙、挡马墙、月墙和敌楼两侧的障墙,构成了严谨的军事防御体系。烽燧用于及早发现并传递军情;支墙用于守护将军楼和防御敌军进攻的砖垛关、沙岭口;挡马墙用于阻挡帝君骑马接近长城;月墙用于防御敌军直接攻击将军楼;障墙用于防御攻上长城马道的敌军进而攻击将军楼。
相传,那是抗倭名将戚继光从南方调到北方担任
蓟镇总兵官不久。一天,
戚继光在卫士们的陪同下,走出中军帐,要去体察一下当地的民情。就在这里,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上前拦住戚继光,要求从军。戚继光感到很奇怪,当时北方人大都不愿意当兵,象这样主动要求当兵的,极为少见,引起了他的重视。他仔细打量一下这小伙子,瓜子脸,柳叶眉,杏核眼,好象一个美貌的姑娘。戚继光有点怀疑,就盘问他姓什么,叫什么,家住哪里,为什么要自愿从军?这小伙子说:“我姓武,名桂花,家住浙江宁海。父亲是一位退休还乡的将军。他老人家生前非常崇敬戚将军精忠报国的精神。
因此临终前把我叫到床前,嘱咐我一定要找到戚将军,在将军手下当一名士卒,保卫边塞。为实现父亲的遗愿,我埋葬父亲的第二天,便含泪告别高堂老母,来找戚总兵。我已经走了三个月之久,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了您,请您无论如何也要收下我。”说完,这小伙子跪在地上就咚咚磕头。戚继光赶忙卫士把他扶起来,又问:“你一个小伙子,为什么要叫名?”武桂花说:“只因家母自幼特别疼爱于我,怕我不好养活,就给我起了个姑娘名。”戚继光点点头,解除了怀疑。是啊,这种事本不少见,男长女相也是世间所有。戚继光又问他会不会武艺?武桂花说:“将军恕我直言,我从七岁起就跟父亲习练武艺,如今已有十载,可以说刀、枪、箭、戟、斧、钺、钩、叉,样样精通。”这时,戚继光猛抬头望见空中有两只飞鸟,就让卫士递给他弓箭射鸟。武桂花接过弓箭,嗖嗖连发两箭,两只飞鸟随之飘落在地。卫士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禁不住拍手叫好。戚继光又让卫士递给武桂花一把钢刀,让他与一名武艺高卫士比武,武桂花拒绝说:“一两个卫士与我比武,就是我杀败了他们,也算不得武艺高强!”戚继光心里放,达小伙子能耐还真不小呐!就派五名卫士与他比武,武桂花这才勉强应允。只见他脱掉外衣,把手中的钢刀扔到一旁,空手与五名卫士杀了起来。他冷不防飞起一脚,把一名卫士手中的钢刀踢到空中,又纵身一跳,在半空中接住钢刀,三下五除二,就把五名卫士杀败了。戚继光见此情景,为之一震。接着又问他:“你懂得兵法吗?”武桂花说:“父亲在世时,传授给我一些。”说着,他口惹悬河,把戚继光在南方抗倭寇用的一套套兵法,背诵了一遍。戚继光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他为发现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将才而高兴。随后,他把武桂花请到中军帐内,奉为上宾,设宴欢迎。紧接着他又推荐给朝廷,任命他为镇
古北口的副总兵官。
武桂花上任后不多日子,北方
鞑靼五千骑兵进犯。武桂花奉命率领一千名士兵庆战。他充分利用古北口这一带天然的屏障和有利地形,巧布奇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结果使敌人损兵折将,不败而归,震动了整个朝廷。皇上亲自召见,设宴为他庆功。
隆庆三个,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工程开始,武桂花又奉命率领部队,分修金山岭长城的后川口一段。在施工中,他身先士卒,背砖运石,与士兵们同甘苦共患难,处处做士兵的表率,时时关心士兵的疾苦。又注意征询士兵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博得了士兵的敬佩和拥护,使这段长城修筑得又快又好,受到朝廷的嘉奖。
不幸的是,长城刚修完毕,北方敌寇又一次发重兵入侵,武桂花率兵迎击,与敌人浴血奋战了七天七夜,当胜利到来之际,武桂花劳累成疾,突然病倒死去。时年刚满25岁。死后,士兵们才发现,武将军原来真是一名女性,她是女扮男参军的。遵照武将军“活着为保卫边塞而战,死后伴随长城而眠”的遗嘱,士兵们把她埋葬在离长城不远的山坡上。下葬那天,大雪纷飞,天地穿孝。戚总兵冒雪亲自前来参加葬礼。士兵们一个个泣不成声。为了让后人永远缅怀和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女将军,士兵位又把她与士兵们一起亲手建造的一座敌楼,命名为将军楼。把将军楼外的一条大沟命名为将军沟,代代相传,直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