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射(拼音:shè、yè、y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射的古字形像箭在弓弦上,有时加手,本义指开弓放箭,引申指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做名词用时, “射”指官名或射手。 “射”也是古代六艺之一,指射箭技能的训练,又转指射击,也引申表示抽象义,指用言语伤害人。
文字溯源
会意字。甲骨文的“射”字大多由一张“”和一支箭()组成(图2-4);箭在弦上,待机而发,形象地体现了射箭时弓与箭的联系。极少数甲骨文像一人两手拉弓射箭(图1)。“射”本义即张弓放箭。这个字发展到西周金文(图5-6)时,多了只挽箭的右手(“”),更加形象。战国文字“射”字形又变,“弓”、“矢”二者不再互相配合,而是相并立;“弓”不再用象形字,改为简省形并且成为偏旁;“矢”字倒书并加短横,或虽正书而形变较大(图8-11)。
到了秦代,弓和箭头箭杆竟讹变为“”。原来,甲骨文、金文中的“身”字像一个鼓腹站立的人,它虽与射箭用的弓有区别,但又很形似;由于文字在使用流通的过程中,几经辗转演变,也会有笔误,以讹传讹,乃至失去原来的形状现象。如图7的弓箭构件就开始与“身”接近。
秦代文字除弓箭构件讹为“身”外,同时有一部分文字的“又”则被加一短画成为“寸”。汉代隶书(图16)显然受秦文字的影响而定型。《说文解字》以“䠶”为正体,“射”为异体。现代以“射”为正体,“䠶”为异体。
“射”本义是指用弓放出箭,即射箭的意思。在古人眼里,善射是一种优秀表现。古人有“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射”是其中一项。习射是古人常有的运动项目,不仅是战场上的一种作战方式,还是王公贵族进行娱乐、竞技选拔的一种方式。由于射箭在中国古代的长时期中一直是人们的重要和基本的活动,所以本指射箭的“射”在实际语言交际中字义很容易趋于抽象,于是大凡用推力、弹力送出某种东西都可以叫做“射”,于是就有了足球场上的“射门”、狙击手的“射击”、太阳光的“照射”、火箭的“发射”、火山熔岩的“喷射”、针液的“注射”等,以至于进一步引申出“辐射”“X射线”等。
详细释义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五】【矢部】食夜切(shè)
䠶,弓弩发於身而中於远也。从矢从身。
射,篆文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
说文解字注
“弓弩发於身而中於远也。”注:谓用弓弩发矢於身而中於远也。《》《礼记》以射为猒斁之斁。
“从矢,从身。”注:会意。食夜切。古音在五部。
“篆文䠶。”注:射者小篆,则䠶者古文。此亦上部之例也,何不以射入寸部而以䠶傅见也。为其事重矢也。
“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注:说从寸之意,射必依法度,故从寸;寸同又,射必用手,故从寸。
广韵
羊谢切,去祃以 ‖射声暮部
射,仆射。
神夜切,去祃船 ‖射声暮部
射,射弓也。《周礼》有五射①:白匀、参逺、剡注、让尺、井仪。又姓,《三辅决録》云:“汉末大鸿胪射咸,本姓谢名服。天子以为将军出征,姓谢名服不祥改之为射氏名咸。”神夜切。又音石②。又音夜,仆射也。四。
【校释】①五射之名,《周礼·地官·保氏》郑玄引郑众注:“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当据改。②音石,当属禅母昔韵而其又音食亦切为船母昔韵。
羊益切,入昔以 ‖射声铎部
射,无射,九月律。
食亦切,入昔船 ‖射声铎部
射,《世本》曰:“逢蒙作射。”又姓,吴有中书郎射慈。又神柘切。又羊谢、羊益二切。
康熙字典
【寅集上】【寸部】 射
唐韵》神柘切。《集韵》食夜切。《韵会》《正韵》神夜切,竝蛇去声。《说文》: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礼·射义》: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
又射之为言绎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则中矣。
又射义有大射,賔射,燕射。《周礼·地官·保氏》:五射,曰白矢,曰参连,曰剡注,曰襄尺,曰井仪。详郑司农注。
又《广韵》羊谢切。《集韵》《韵会》《正韵》寅谢切,竝音夜。仆射,秦官名。《汉官仪》注:仆,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督课之,故名。师古曰:射本如字读,今音夜,盖关屮语转为此音也。朱子曰:《礼》仆人师扶左,射人师扶右。《周官》大仆之职,仆射之名,盖起于此。汉献帝始分置左右仆射,唐改左右匡政,又改左右相。
又《广韵》《集韵》竝食亦切,音实。《增韵》:以弓弩失射物也。
又指物而取曰射。《论语》:弋不射宿。
又《蜀志》:孟光曰:吾好直言,每弹射利病,为世所嫌。欧阳氏曰:泛而言射,则在去声,以射其物而言,则在入声。《正字通》以为曲说,非。
又《广韵》羊益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益切,竝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
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又叶当故切,音妒。《诗·小雅》: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又叶于略切,音约。《诗·大雅》: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楚辞·天问》:封豨是射。叶下若。
《说文》本作䠶。从身从矢。或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笔顺】①ノ(撇)②丨(竖)③㇆(横折钩)④一(横)⑤一(横)⑥一(横)⑦ノ(撇)⑧一(横)⑨亅(竖钩)⑩丶(点)
【写法】❶“身”的末笔撇上端不出头。❷“身”“寸”宽窄相当,顶部“身”高,底部左右旁齐平。❸“身”,首笔短撇起笔于竖中线上端左侧,㇆(横折钩)的竖钩段在竖中线左侧,第六笔横起笔偏左,右端不出头,第七笔撇的上端也不出头。“寸”,首笔横在横中线上侧,末笔点在田字格中心右下侧。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上中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3 13:31
目录
概述
文字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