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崇寺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封崇寺,这座位于行唐县城内的古建筑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我国古建筑专家誉为珍贵的古代建筑之一。
历史变迁
据清康熙十九年(1680)《行唐县新志》的记载说明,生活于隋开皇年间法号崇辨的僧人因修行有道被皇家敕封,并在行唐主持寺庙;而“清嘉庆十九年重修封崇寺碑记”的记载则说明,隋几百年后的宋雍熙时,崇辨大师虽早已作古,却“仍旧显灵,护佑苍生”,受到善男信女的香火供奉,这引起宋主的推崇,在宋主的敕封下,道济院更名为封崇寺。该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均有重修。
早在1936年10月,我国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一代宗师刘敦桢先生曾来到行唐进行古建筑调查,以三天的时间详细测绘了封崇寺,后来写成《河北西部古建筑调查记略》一书。据《刘敦桢文集》记载:“封崇寺从南向北顺次排列,山门、次山门、天王殿、前殿、大殿、八角残幢、碑刻数通,还有石塔、钟鼓楼左右各一。次山门有汉白玉经幢、佛像数尊”。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封崇寺内的碑刻、经幢、佛像等附属文物早已荡然无存。“天王殿”曾在1991年经历修缮,外观略显整齐,“大殿”近几十年未经修葺,仍旧原汁原味,东北角已显坍塌,整个大殿破落中弥觉沧桑,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观,让人焦心。两座殿宇周边已经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附属文物,店内“空空如也”,无佛像、无摆设、无雕饰。
相关景点
天王殿
天王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面积130平方米,高约8米,梁架结构为五椽栿后对乳栿用四柱,无斗拱,每个柱头上出一个如意头,单檐布瓦歇山顶,现存结构为明代修缮后的遗物,但仍保留着早期建筑手法,后檐明间的两根金柱下的汉白玉柱础,形似梯形状,设计精巧,造型奇特。天王殿正脊上装饰吻兽,在垂脊上装饰“仙人”和“走兽”,“走兽”自上而下的顺序是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斗牛、行什。
大殿是封崇寺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面积169.5平方米,高约9米。单檐琉璃瓦歇山顶,有侧角升起,檐下有斗拱,明间三朵,次间两朵,均为五踩双下昂,攒拱为抹角式,明间平身科拱用斜拱,角科施抹角拱,这种做法非常少见,明间一朵大而出如意,拱中间蚂蚱头出龙头,造型奇巧,栩栩如生。
石塔、经幢与碑刻
此经幢8面,据文献考第1面上截题额可知经幢刻立时行唐为成德军节度使管辖,当时成德军节度使为常山王王镕,朝廷封王镕侍中中书令是在光启以后而此幢已称王镕为“相公”,可证史书之误。“国太夫人”指王镕母亲何氏。自后魏至唐中叶凡造像、石浮图、经幢等其记多有视国之语,诸如上为某皇帝之类,而此幢独云“奉为国太夫人相公文武官僚敬造”臣子庶民只知节度使而不知有朝廷,唐朝藩镇割据势利之深由此可管窥一斑。(原位置封崇寺毗卢殿前右方)
台湾傅斯年史语所藏金大定《真定府行唐县封崇寺释充河北西路临坛首座传戒赐紫崇辩大师塔铭并序》拓片金大定10年(1170年)8月27日封崇寺经幢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9 15:22
目录
概述
历史变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