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西湖
安徽省寿县城西境内湖泊
寿西湖是位于安徽省寿县城西的湖泊,面积140平方千米。
位置境域
1951年春挖寿西退水渠,截走65平方公里来水入瓦埠湖,湖内围垦24.9万亩。
防洪工程
寿西湖滞洪区面积140平方公里,黑泥沟水位25.9米为其进洪水位,进洪流量3200立方米/秒。当遇特大洪水,峡山口以上各行蓄洪区全部开放仍不能降低淮河洪峰,严重威胁淮北大堤时,寿西湖始开口进洪。主要工程:
寿西淮堤
民国时期,寿西淮堤原起于冯家圩,终于黑泥沟,后因黄河夺淮,淮河淤高,逐渐延筑经赵台子、二里坝至牛尾岗,全长25公里,保护耕地17万亩。寿西横堤起于冯家圩,止于涧沟集,全长11公里,系黑泥沟与寿县城西湖的隔堤。黑泥沟洼地与城西湖统一为寿西湖后,横堤已不存在。
1950年大水,寿西淮堤水毁严重,同年冬至次年春堵口复堤,堤顶高程增至25—24.5米。 1954年7月20日,在淮河鲁台子水位24.99米时,于零时20分,在寿西淮堤黑泥沟高窝子挖口向寿西湖进洪,口门冲宽910米;6时,进洪流量3000立方米/秒;7月22日上午,在赵台子挖口退洪;7月26日20时,正阳关水位达26.41米,下泄流量11350立方米/秒。同时通过鲁台子流量4720立方米/秒,而寿西湖行洪流量达6630立方米/秒,使正阳关洪水位在短期内降低1.21米。寿西湖最高滞洪水位25.79米。扣除内水,滞洪量4.69亿立方米。湖堤经滞洪、行洪;6处严重水毁。次年春复堤加固23.3公里,堤顶高程25.29米至24.5米,顶宽3米,同时在冯家圩以上修筑封闭堤3公里,以防冯家圩上游岗地径流入湖。1955年3月14日至5月 27日施工,共做土方575646立方米。1968年,正阳关淮河水位达到26.5米,汛后寿西淮堤堤顶高程加至27.5—26.5米,顶宽3至4米。五里铺至冯家圩封闭堤堤顶高程加至27.5米。自此,寿西淮堤正阳关五里铺,经冯家圩、黑泥沟、赵台子,至二里坝拦洪堤拐,全长26.3公里。1969年牛尾岗堤加高培厚并延伸到五里铺,寿西湖滞洪始有完整圈堤。
排涝设施
寿西湖四周高,中部平洼,西北高于东南。湖内原为沃壤,民国27年,黄水夺淮,湖内排水沟淤平,原寿西淮堤大涧沟排涝涵淹塞,积涝无法排泄。建国后,1951年冬至1952年春,开挖从黑泥沟至寿西涵一道寿西排涝渠,长19公里,底宽12米。1957年10月,在寿西退水渠出口处建九里涵2孔,拱式,每孔宽高各3米,最大排水流量65立方米/秒。淠史杭灌区建成后为寿丰干渠退水闸,当瓦埠湖水位低于寿西湖水位时,可排泄部分积水。1958年元月建位于寿西淮堤末端的寿西涵,涵底高程15米,3孔,单孔宽、高各3米,设计最大排水流量54立方米/秒。因寿西湖农场控制内水位为16.2米,一直未用。在寿西湖农场建电力排灌站两座,排涝面积98平方公里。一在寿西淮堤末端的寿西涵两则,其中1962年建的老站,装机10台、1500千瓦;1965年建的新站,装机7台、1085千瓦。一在项台,装机11台、1075千瓦,建于1973年,因站内渗水严重,1975年堵闭。
参考资料
淮河整治 .六安市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9 14:48
目录
概述
位置境域
防洪工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