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官
官名
寿官是明朝出现一种官名,按照明代的制度,这是个虚职,又是一种荣誉。奖励“德行着闻,为乡里所敬服者”,只有官帽官服、没有爵位。受赐年龄最初为百岁,到万历以后降为七十岁。只在恩诏颁布时才得以赐给,整个明朝三百多年里仅授过十九次。
简介
寿官是对寿星的一种别称,是一种官方授予的称呼,主要是八品或九品。寿官主要分布在明朝和清朝各个时期,不同时期,对年龄、选择条件、奖励物品都有所不同。
背景介绍
给平民百姓的年长者授予“寿官”称呼的目的是封建社会统治者想体现“国泰民安”。老人能“安度晚年”当然可以侧面反映出社会的稳定。
时间条件
对寿官的选择要求,在不同时代有所不同。由于寿官称号只在恩诏颁布时才得以赐给;整个明朝三百多年里仅授过十九次;每次每县多在四人以下(详见参考一),故能够获赐的,殊属难能可贵。
十九次的时间和年龄为:
1,天顺二年(1458)—————百岁
2,天顺八年(1464)—————九十岁
3,成化十一年(1475)————九十岁
4,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十岁
5,弘治五年(1492)—————九十岁
6,弘治十八年(1505)————八十岁
7,正德五年(1515)—————八十岁
8,嘉靖元年(1522)—————八十岁
9,嘉靖三年(1524)—————八十岁
10,嘉靖七年(1528)—————八十岁
11,嘉靖十二年(1533)————八十岁
12,嘉靖十五年(1536)————八十岁
13,嘉靖十七年(1538)————八十岁
14,嘉靖十八年(1539)————八十岁
15,嘉靖二十年(1541)————八十岁
16,隆庆六年(1572)—————七十岁
17,万历十年(1582)—————七十岁
18,万历二十九年(1601)———七十岁
19,万历三十四年(1606)———七十岁
另外,已受旌表的孝子,寿官可提前到六十岁授予。
奖励物品
表一:明代各帝诏旨赐耆老冠带内容
选举流程
表面看,寿官的判断条件主要是年龄,只要年龄符合就可以。明朝很长时间里,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所以要活到八九十岁,远比现在要难,据“参考一”所录,一个好的县,七十岁以上,仅有几十人;而八十岁以上的,最多十几人,而选出来的一般一个县最多三四个,所以被评为寿官中一个县都很荣耀的事。
选举流程,主要是“德行着闻,为乡里所敬服者”,所以象明朝其它制度一样,前期较客观,基本上按条件录用;中期浮于表面,大多数是官员的亲戚或本人;后期则又严格控制。由于整个明朝次数不多,评选时常常采用“限少不限多”原则,通常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评一次,因此整个明朝的三百年间,全国累计也只有几百人被评上。
寿官评选的流程很复杂,并且常常涉及很多因素。首先要经过乡里、同宗之人、士大夫推举,再由官员推荐才可能产生。在明朝,据统计,获得寿官的人中,很多都是有背景的,士大夫比例最大,商人、医生、士绅及地方官员也都不少,平民中则以施舍钱财救济灾荒的居多。
实例
参考文献
参考一
台湾淡江大学历史学系邱仲麟副教授发表于《台湾大学历史学报》(2000年12 月第26期207~262页)的《耆年冠带--关于明代“寿官”的考察》。
参考二
《李氏族谱》(河南原阳县齐街镇东留侯村)民国十六年版。
《申氏族谱》(河南省延津县僧固乡大步村)(天启六年创修,后总计十二次增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9 11:17
目录
概述
简介
背景介绍
时间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