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爆索
用以同时起爆数个药包或药块的线状火具
用以同时起爆数个药包或药块的线状火具。由芯线、芯药(黑索金)及数层棉线和纸包缠制成。其表皮为红色,以区别于导火索。外径5.2~6.0毫米,通常每卷为50米。用雷管起爆,爆速不小于5,600米/秒。导爆索感度较灵敏,受到摩擦、撞击、枪弹贯穿和燃烧时,都易引起爆炸。防湿性能良好,两端密封,放入0.5米深的常温静水中,经24小时不失去爆炸性能。
介绍
可以直接引爆与其接触的炸药的索状爆破器材,又称爆炸导火索或传爆线。根据用途可以分为一般爆破作业的露天导爆索和用于有瓦斯和矿尘爆炸危险的安全导爆索。
露天导爆索有普通导爆索、高抗水导爆索、强起爆力导爆索和低能导爆索等。普通导爆索与导火索相似,只是芯药采用威力大、爆速高的高敏感猛性炸药。外层涂丹红色或灰白与丹红间色以与导火索区别,爆速约6500 m/s。
导爆索必须用雷管等的有足够能量的爆轰(即猛性炸药瞬间分解时对周围产生巨大破坏作用的能量)才能引爆。用导爆索起爆药包可以象电爆网络一样连接成导爆索网络。
起爆方法
导爆索起爆法是利用捆绑在导爆索一端的雷管爆炸引爆导爆索,然后由导爆索传爆,将捆在导爆索另一端的起爆药包起爆的起爆方法。由于导爆索使用灵活方便,因而广泛用于深孔不耦合装药和硐室爆破中。
起爆药包的加工
导爆索起爆不同于导火索和导爆管起爆,它可直接起爆药包,无须在起爆药包中装入雷管,因此它的起爆药包的加工也略有不同。
对于深孔爆破,起爆药包的加工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将导爆索直接绑扎在药包上,然后将它送入孔内;另一种是散装炸药时,将导爆索的一端系一块石头或药包,然后将它放到孔内,接着将散装炸药倒入;第三种方法是当采用起爆药柱时,将导爆索的一端绑扎在起爆药柱露出的导爆索扣上。
对于硐室爆破,常将导爆索的一端挽成一个结,然后将这个起爆结装入一袋或一箱散装炸药的起爆体中。
导爆索网路和连接方法
导爆索起爆网路通常采用雷管直接起爆,通过导爆索直接起爆具有雷管感度的工业炸药,对于不太敏感的惰性炸药,如铵油炸药,则采用导爆索结也可顺利起爆。导爆索的传爆具有方向性,起爆雷管应绑扎在距导爆索末端150mm处,并将雷管的聚能穴指向传爆方向。
导爆索之问的相互连接方式为搭接、扭接、水手结或T形结。搭接时要求搭接长度大于100mm,并用胶布或绳捆扎结实,主干索的端头指向支索的传爆方向,其夹角不得大于90°。
导爆索的起爆网路包括主干索、支干索和引入每个深孔和药室中的引爆索。导爆索起爆网路的连接方法有开口网路和环行网路两种。
在使用导爆索起爆法时,为了实现微差起爆,可在网路中的适当位置连接继爆管,组成微差起爆网路,在采用单向继爆管时,应避免接错方向。主动导爆索应同继爆管上的导爆索搭接在一起,被动导爆索应同继爆管的尾部雷管搭接在一起,以保证顺利传爆。导爆索起爆法适用于深孔爆破、硐室爆破和光面爆破。
导爆管起爆
导爆管起爆法类似导爆索起爆法,导爆管与导爆索一样,起着传递爆轰波的作用,不过传递的爆轰波是一种低爆速的弱爆轰波,因此它本身不能直接起爆工业炸药,而只能起爆炮孔中的雷管,再由雷管的爆炸引爆炮孔或药室内的炸药。
导爆管起爆系统
导爆管起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击发元件、传爆元件(或叫连接元件)和末端工作元件。击发元件的作用是击发导爆管,使之产生爆炸。凡一切能产生激波的元件都可作为击发元件,如雷管、击发枪、火帽、电引火头和电击发笔等。传爆元件的作用是使爆轰波连续传递下去,它由导爆管和连接元件组成。末端工作元件是由引入炮孑L和药室中的导爆管和末端组装的雷管(即发的或延期的)组成,它的作用是直接引爆炮孔或药室中的工业炸药。
导爆管传播过程完全在封闭的管内进行,传爆完毕管壁不受任何破坏,因而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即使它的一端开口对着炸药传爆也不会引起爆炸,因其爆轰冲击能量太小。导爆管与雷管连接起来,称为导爆管雷管,构成一种新型起爆材料,它可作为传爆元件,也可作为引爆炸药的起爆元件,加上引爆导爆管的击发元件,组成导爆管起爆系统。
该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击发元件引起传爆元件中的导爆管起爆,传爆到连通管并带动各导爆管起爆和传爆。连通管往下的导爆管有两类:一类属于末端工作元件的导爆管,由于它的传爆引爆雷管,结果使炮孔中的炸药爆炸;另一类属于传爆元件的导爆管,它的作用是往下继续传爆,就这样连续地传爆下去,使所有的炮孔或药室起爆。
用于整个导爆管起爆系统的引爆装置,称为击发元件,它可以是击发枪,也可以是各种雷管或导爆索。在我国使用电雷管者居多,把导爆管拉出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再用击发枪引爆,使用者较少。传爆元件在整个导爆管起爆系统中起到核心作用,通过导爆管的串联、并联等各种变化组合,再与起爆雷管连接组成复杂多变的迥料导爆管起爆系统。这种串、并联组合中传爆雷管采用导爆管雷管连接最多,使用连接帽者也有之,四通、连接块现已使用不多。用导爆管雷管自身作为传爆元件最为经济,除使用捆扎的胶布外,不用购置其他连接元件。
连接帽是将传爆管与引爆管共同插入一个金属罩内,一般可插4根管,利用主爆管爆轰波产生的反射引爆导爆管。这种装置操作简便,导爆管插入后用夹钳夹紧即可,但如有细沙粒或水进入易产生拒爆。起爆元件是导爆管雷管,用来直接引爆炸药。导爆管的引爆有三种方式:用击发枪引爆、用雷管引爆导爆管、导爆索引爆导爆管。
导爆管起爆网路
(1)起爆网路形式
导爆管爆破网路的连接方法是在串联和并联基础上的混合联,如并并联、并串并联等。实践证明,导爆管起爆系统用于隧道爆破以并联网路为好,用于露天深孔爆破以并串并联网路为宜,用于楼房拆除爆破,区域内以簇联(“大把抓”,一并联)为好,区域间(即干线)以并串联较为方便。
在导爆管起爆系统中可以实现微差爆破,其方法有孔内微差和孔外微差两种,孔内微差爆破就是将各段别的毫秒雷管装在炮孔内,以雷管的段别之差实现微差爆破。这种方法对设计、操作要求较严,容易出差错,影响效果。孔外微差爆破,就是装填在各个炮孔中的都是同段雷管,而把不同段别的毫秒雷管作为传爆雷管放在孔外,各个炮孔的响炮时间间隔和前后顺序由这些放在孔外的不同段别的传爆雷管控制,实现微差爆破,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不易出差错。孔外微差起爆网路孔内和孔外可同时采用不同段别雷管实现延期起爆,由于传爆雷管延期时间可以累加,每一个传爆节点的时间可以随意设定,孔内的雷管起爆时间也可分段,可以尽量减少单个药包的装药量。
并串并联网路可用于孔外微差爆破。每个炮孔中装入即发雷管,根据设计的段序或隔段方案在每一排孔的一端连接相应的段别雷管。孔外微差爆破除了比孔内微差爆破节省起爆器材费用之外,最大的特点是,只用一种段别的毫秒雷管就可实现微差起爆。
(2)网路设计原则
因为网路形式多种多样,对于同一爆破工程,网路设计方案也不是唯一的。存在着网路优化问题。为使网路更为合理和安全准爆,网路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设计前必须对导爆管雷管等起爆材料进行抽样检查。确定雷管准爆率及延时精度。
(2)根据起爆器材的配备情况(雷管段数及数量等)和工程对爆破网路的要求,确定网路的类型,是选用孔内毫秒微差网路还是孔外接力起爆网路。
若采用接力网路,应根据所用导爆管雷管准爆率检测结果和工程的重要程度,决定是否选取复式网路或可靠度更高的网路。当准爆率达到100%时,不必采用复式网路。
(3)控制单响药量不超过规定值。当总装药量一定时,规定的单响药量越小,分段数越多。
(4)保证爆破区前后排的起爆顺序。网路中前排孔爆破为后续炮孔爆破形成新的自由面,从而提高爆破效率。为此,孔外接力网路中,孔内传爆雷管一般采用高段位,传爆雷管采用低段位。大区多排台阶爆破孔内传爆雷管选用500ms左右的时差,既可保证网路安全,又可使相邻炮孔不致因起爆时差过大而影响效果。
网路设计时,应尽量做到传爆顺序与炮孑L起爆顺序相一致。这样,即使起爆网路在某处因某种原因断爆,已爆炮孔的爆破效果也不受影响。同时,未爆区网路修复后,仍可正常爆破。
在保证爆破区前后排起爆顺序时还应特别注意前后排对应炮孔的起爆时差不宜相差太大。一般抵抗线小于4m时应小于75ms,6m或更大的抵抗线时应小于100~150ms。由于我国尚无专门的传爆雷管出售,为了不重段,常使用5段雷管(标准毫秒量110ms)作为排间传爆雷管,以错开起爆时差,属于一种特殊情况。前后排时差过大除影响爆破破碎效果,使大块率增加外,还存在先爆孔破坏后爆网路的弊端。
(5)网路应尽可能设计得整齐、规则,有利于对其连接质量的好坏,是否漏接、错接进行直观检查,减少起爆网路错误的可能性。除搭接外,网路应避免交叉,以免造成连接上的混乱与错误。
(6)网路设计中,尤其对重要工程的爆破网路应进行可靠度计算,给出相应的提高网路可靠度的技术措施。
混合网路起爆
工程爆破中为了提高起爆系统的准爆率和安全性,考虑到各种起爆器材的不同性质,经常将两种以上不同的起爆方法组合使用,形成一种准爆程度较高的混合网路。这种网路有两种以上起爆材料混合使用,混合网路常用的有三种形式:电-导爆管混合网路,导爆索导爆管混合网路和电导爆索混合网路。有时电雷管、导爆管雷管和导爆索也可根据情况同时使用。
(1)电-导爆管混合网路。电.导爆管混合网路在拆除爆破时使用较多,硐室爆破和其他爆破都有使用。一般是炮孔内装导爆管雷管,最后由电雷管起爆整个网路。
(2)导爆索-导爆管混合起爆网路。导爆管与导爆索敷设方便,只要连接可靠,起爆可靠性也较高。导爆索与导爆管应垂直连接,即将导爆管和导爆索十字放置并将交叉点用胶布包好,导爆管的其余部分不能靠近导爆索。炮孔内放置同段或多段导爆管雷管,孔外用导爆索连接起爆。
(3)电-导爆索起爆网路。电.导爆索混合网路主要应用在硐室爆破中,在深孔台阶爆破中也有使用,导爆索在硐室内引爆起爆药包,硐外用电起爆引爆导爆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9:18
目录
概述
介绍
起爆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