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窑传说
陕西省西安市民间文学
寒窑传说,陕西省西安市民间文学,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寒窑传说自宋代就在民间代代相传,经过上千年的沉淀,依然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寒窑传说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说的是唐朝宰相王允的千金王宝钏对于爱情忠贞不渝的感人故事。民间始终宣扬着王三姐守志不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人们不仅仅可以从手工艺作品中看到寒窑传说的描述,也能从各类戏剧中看到听到有关寒窑传说的曲目。有关寒窑的戏剧遍布全国,除秦腔外,有京剧、豫剧、川剧、黔剧、滇剧、湘剧、徽剧、粤剧、汉剧、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淮剧等多达近20种。
寒窑传说发祥地位于西安城南汉唐古地曲江池一带,寒窑故址有规模盛大的寒窑古庙会、西安民间有纪念王宝钏吃荠菜饺子的习俗、甚至在其他地方农历二月初二炒豆子习俗在西安也演变成王母看女掺银子的传说,相关民间艺术品如楹联、剪纸、木版年画、娃娃哨等能看到寒窑传说的人物形象,寒窑戏剧更使寒窑故址名闻遐迩。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民国以来王寅名、王克章、李树林等历代口述艺人口口相传,保留了这一口述传说在民间的原生态,形成了多个版本的故事群。
文化特征
内容架构
寒窑传说主要有以下组成部分:王三姐飘彩、薛平贵降妖马、宝钏迁居、鸿沟两岸无野菜的传说、三姐泉的传说、冰心石与思夫亭的传说、妖马洞的传说、鸿雁传书的传说、二月二炒豆子的故事。
寒窑传说以王宝钏忠贞不渝的爱情传奇为主线,讲述丞相女儿王宝钏飘彩择婿,嫁给乞丐薛平贵为妻,历经波折,鸿沟挖荠菜、苦守寒窑十八年,最终鸿雁传书、夫妻团圆的故事。
艺术特征
寒窑传说体现的是一种民间价值观,寒窑传说经久不衰的流传,体现出了民间对忠贞不渝、守志不移精神的推崇。
寒窑传说虽然是传说,但在民间,广大人们群众始终坚信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的发生。
寒窑传说不仅仅为口头相传,还有寒窑遗址作为承载。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寒窑传说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深入人心,王宝钏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苦守寒窑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劳、勇敢、正直、忠贞的高尚情操,受到了历代官方和民间的大力推崇,尤其是抗战时期杨虎城之母为激励抗战眷属重修故址的故事一直广受赞誉。
传承状况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物质化的影响导致了年轻人一代的价值观以及对寒窑传说的认知度越来越低。根据民间走访,1984年曲江乡修整寒窑重新开放,慕名而来的游客每天最多能超过1.5万人。而此后在寒窑游览的人群中,能对寒窑传说了解的群众越来越少,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对寒窑传说竟然一无所知。长此以往,寒窑传说在民间体现的价值观正在慢慢消失,寒窑的传说就会慢慢消亡。
保护措施
西安市投入资金3.35亿元来对寒窑传说进行进一步的发掘与保护,同时对寒窑遗址进行保护及开发。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社会影响
作为与中国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齐名的经典传奇,寒窑传说不仅随着历代艺人口传在民间家喻户晓,还随着各种戏剧流布全国,远播到海内外,在世界华人文化圈中具有广泛影响。
西安南郊曲江池东面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这个遗址公园是因“寒窑传说”的故事而修建。该遗址建于清朝后期,内设王宝钏祠堂,民国23年(1934),杨虎城之母孙一莲捐资修葺。1984年6月,当地乡政府又出资修建,1985年2月2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新建寒窑遗址公园于2010年5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集寒窑遗址、休闲娱乐以及婚庆产业活动为一体的爱情主题公园。
2023年6月10日,曲江寒窑遗址公园举办“文化和遗产日”宣传展示展演,其中包括传统历史建筑、“寒窑故事”传说、文化与遗址保护展示馆等。
2024年春节期间,西安非遗保护协会携手寒窑景区共同推出非遗新春文化节,在寒窑景区贞烈殿内举办“寒窑故事专题文化展”包含书画展示、摄影作品等,展现寒窑历史故事。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14:27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