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疝
病症名称
寒疝是一种急性腹痛的病症。见《金匮要略》。由脾胃虚寒,或产后血虚,复感风寒外邪,结聚於腹中而致。症见脐周绞痛、冷汗、四肢厥逆、脉沉紧,甚则全身发冷. 四肢麻木;见於血虚者,腹痛连及两胁、小腹拘急。指寒邪侵於厥阴经的痛证。症见阴囊冷痛肿硬、痛引睾丸、阴茎不举、喜暖畏寒、形寒肢冷等。
词语简介
寒疝
病名。见《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①指一种剧烈之腹痛,由内脏虚寒,复感寒邪(或风寒)而发病。《素问·长刺节论》:“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诸病源候论》卷二:“寒疝者,阳气积于内,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寒气盛也。故令恶寒、不欲食,手足厥冷,绕脐痛,自汗出,遇寒即发,故云寒疝也。”治以温经散寒为大法,兼以活络通下。用大乌头汤、乌头桂枝汤大黄附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如无羊肉,可用鸽子肉代替)等方治疗;亦可以延胡索,胡椒、小茴香等分为末,酒调服。
②指阴囊硬结、肿痛。由寒邪袭于厥阴经所致。《儒门事亲》卷二:“寒疝,其状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得于坐卧湿地,或寒月涉水,或冒雨雪,或卧坐砖石,或风冷处使内过劳。宜以温剂下之。”如寒气不盛者,用荔香散、暖肝煎、温经汤、神应丁香楝实丸等方;寒邪盛,用医林四神丸、胡芦巴丸、沉香桂附丸等方、《百一选方》十补丸等。
七疝之总称。《医学纲目》卷三:“疝图虽七,然寒疝即疝之总名。”
治疗
治寒疝攻注,胸胁满痛,汗出,木香汤方
木香(三分) 槟榔(锉) 细辛(去苗叶)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 芍药 当归(切焙)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寒疝手足逆冷,身体疼痛,冷汗自出,乌头汤方
乌头(炮裂去皮脐二两) 桂(去粗皮一两) 细辛(去苗叶三分)
上三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治寒疝来去,腰腹攻痛,茱萸汤方
吴茱萸(汤浸焙炒三分) 生姜(切焙微炒) 豉(微炒) 桂(去粗皮各半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酒少许,同煎七分,去滓温服。
治寒疝冷痛气弱,汗自出,不欲食,人参汤方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 干姜(炮各半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槟榔 白术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治寒疝亦治阴疝,走马汤方
巴豆(二枚去皮心膜炒) 杏仁(二枚去皮尖双仁炒)
上二味,取绵裹,椎令极碎,投热汤二合,绞取白汁服之,未瘥更一服。
楚王瓜子丸,治寒疝疼痛
桂心(五分) 茱萸(三两) 白薇(一分);乾姜(四分) 乌头(二分,炮) 蜀椒(五分,汗);芎藭(四分) 防葵(二分) 白芷(三分);右九味末之,合蜜和为丸如梧子,先食服一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以腹中温身中为度。忌生葱、猪肉、冷水,持久者疝气症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7 17:40
目录
概述
词语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