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气候,又称寒带气候,它地处高纬度地区,是各类寒冷气候的总称。欧亚大陆、
北美大陆北部和
南极洲地区是这种气候的典型。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两种类型。
南极洲和
北冰洋以及环绕它们的洋面和陆地的寒冷气候。在北半球可以把树木生长的北界作为极地气候的南界。在北半球大部极地气候区为大陆环绕的永冻水域。冬半年在
极夜无太阳辐射。夏半年极昼期间终日太阳不落,但冰雪反射率强。从
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尚不足以融化冰雪,故夏温仍低。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终年严寒。
分布在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格陵兰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中。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年可能蒸散量小于35cm。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左右。其纬度位置已接近或位于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已很明显。在极夜期间气温很低,但因邻近海洋比前述的
副极地大陆性气候尚稍高,如乌佩尼维克位于
格陵兰西岸,其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3.3℃。内陆地区比沿海更冷,一般可达-30℃至-40℃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5℃左右,个别晴暖天气中,气温能升到25℃,但在7、8月份,夜间气温仍可降到0℃以下。
在冰洋锋上有一定降水,但因气温低,空气含水汽小,一般年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在内陆地区尚不足200mm,大都为干雪,暖季为雨或湿雪。由于风速大,常形成雪雾,能见度不佳,地面积雪面积不大。这里冬季严寒程度虽稍逊于副极地大陆性气候,但因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冻土层接近地表,暖季水分不能下渗,引起土壤表层停滞积水,土温更加降低,限制了乔木的生长,自然植被只有苔藓、地衣及小灌木等,构成了苔原景观。这里又称为苔原气候区。
极地冰原气候出现在格陵兰、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若干岛屿上。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皆在0℃以下,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气温。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约为-22.3℃,南极大陆为-28.9℃至-35℃左右。一年中有长时期的极昼、极夜现象。全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皆为干雪,不会融化,长期累积形成很厚冰原。长年大风,寒风夹雪,能见度恶劣。
2023年8月3日,中国气象局组织编写的《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2年)》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显示,北极在最近40多年来增温加速,其整体升温速率在1979至2022年期间达0.63℃/10年,是同期全球升温速率的3.7倍。2022年,北极整体平均气温比较常年偏高1.10℃;南极气温相较于气候平均变化不大,但南极半岛仍以远超全球平均的速度在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