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事件
1931年于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发现的公害事件
富山事件是1931年于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发现的一种土壤污染公害事件,又称“骨痛病事件”。
事件介绍
富山事件又称“骨痛病事件”,是指1931年于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发现的一种土壤污染公害事件。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中毒症状:开始关节痛,后神经痛和全身骨痛,最后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直至饮食不进,在疼痛中死去。其发生,由于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引用河水灌溉使稻米含镉,居民食用含镉稻米和饮用含镉水而中毒。
详细内容
在日本中部的富山平原上,一条名叫“神通川”的河流穿行而过,并注入富山湾。它不仅是居住在河流两岸人们世世代代的饮用水源,也灌溉着两岸肥沃的土地,是日本主要粮食基地的命脉水源。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多年后这条命脉水源竟成了“夺命”水源。
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发现这个地区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1931年,这里又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有人甚至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这种病由此得名为“骨癌病”或“痛痛病”(Itai Itai Disease)。
1946年~1960年,日本医学界从事综合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分析化学的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痛痛病”是由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废水引起的镉(Cd)中毒。
镉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物质。人体中的镉主要是由被污染的水、食物、空气通过消化道与呼吸道摄入体内的,大量积蓄就会造成镉中毒。据记载,富山县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从19世纪80年代成为日本铝矿、锌矿的生产基地。矿产企业长期将没有处理的废水排入神通川,污染了水源。用这种含镉的水浇灌农田,生产出来的稻米成为“镉米”。“镉米”和“镉水”把神通川两岸的人们带进了“骨痛病”的阴霾中。
1961年,富山县成立了“富山县地方特殊病对策委员会”,开始了国家级的调查研究。1967年研究小组发表联合报告,表明“痛痛病”主要是由重金属尤其是镉中毒引起的。1968年开始,患者及其家属对金属矿业公司提出民事诉讼,1971年法院判决原告胜诉。被告不服上诉,1972年再次败诉。
原由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本病在日本大正年代即已开始出现,长期被认为是原因不明的特殊的地方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病人数增加,1946年8月,长泽才正式报导了病例。1955年,河野,荻野在报告中称之为痛痛病,以后又以“妇中町熊野地区的奇病——痛痛病”为题公开发表于1955年8月4日的“富山日报”。1957年荻野等人提出矿毒学说,认为可能与其上游的矿山废水中铅、锌、镉有关。1960年证实病因是镉中毒。当年12月成立了富山县地方特殊病对策委员会,接着,于1963年及1965年日本厚生省、文部省又先后组织了专门的研究班子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十几年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以及动物实验等方面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排除了各种假说,于1968年证实并指出“痛痛病”是由镉引起的慢性中毒。它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它取代钙离子与体内的负离子结合,导致骨骼中因镉的含量增加而脱钙,造成严重的骨骼疏松。它首先使肾脏受损,继而引起骨软化症,是在妊娠授乳,内分泌失调,老年化和钙不足等诱因作用下形成的疾病。
发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某铅锌矿的含镉选矿废水和尾矿渣污染了河水,使其下游用河水灌溉的稻田土壤受到污染,产生了“镉米”,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得病。从而“痛痛”被定为日本第一号公害病
参考资料
富山事件.经管百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14:41
目录
概述
事件介绍
详细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