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是1956年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图书内容
第一部分写于1771年英国南部的都怀福德村,如述家常地叙述了富兰克林
家族史和逸事、到他哥哥的印刷铺当徒、兄弟失和、独闯
费城、在费城独立经营印刷工厂等少年经历以及思想观的形成、合伙创办印刷所、创办讲读俱乐部、办报成功、结婚、建立订阅图书馆等经历。
第二部分写于1784年
巴黎附近的帕西村,在友人艾贝尔·詹姆斯和沃恩则的敦促下,他写了自传第二部分,提出了著名的十三种美德。
第三部分写于1788年美国费城的市场街,描述了他的
政治观,
宗教信仰、编报心得、苦学多种外语、回到波士顿、读书俱乐部壮大、出入政坛、热心
公益事业、事业取得成功、发明新式火炉、开办学校、关注
市政建设、担任西北边防军务、自然科学成果、出使
英国、被扣在
纽约等经历,其中以致兰卡斯特郡、
约克郡和
坎伯兰郡居民的
公开信形式,记叙了富兰克林为军队征集战马和马车的故事。
第四部分是前三部分的补篇,补记了富兰克林出使英国,于1757年7月27日抵达
伦敦,不辱使命,于1762年11月1日返回
费城。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第一部现代自传,它以朴素的语言,叙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富兰克林出身贫寒,十二岁为做印刷匠的哥哥詹姆斯做学徒,在詹姆斯出版的《新英格兰报》上,富兰克林开始成为撰稿人。后因兄弟二人关系破裂,而离家出走。辗转纽约、费城等地,从打工仔成长为成功的老板。后来通过刻苦自学,最终成为功勋卓著的政治家、有多项成果的科学家、成功的
实业家。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富兰克林自传》1771年执笔,1788年完成,前后历时17年之久,晚年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功成名就,在世界已经闻名,他成为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深刻总结出了《富兰克林自传》,旨在为“儿子们”少走“弯路”而写。
作品赏析
文学鉴赏
作为美国现代第一部自传,《富兰克林自传》在美国
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详细的记载富兰克林在
北美商业和
政治环境下的奋斗和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个人事业成功的原型。富兰克林在这部自传中,回顾了他自我的奋斗的一段历史,实际上也说明了美国精神的内涵。
在美国
文化史上,《富兰克林自传》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前后历时17年之久,这部传记可以说是在读者如饥如渴的等待中出版的。一经问世,立刻被翻译为法文,被一抢而光。世界各地,青年人都希望学习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他们把这部书当成“人生指导”读物。富兰克林写出了“
美国梦”,“到美国去发财致富”成了影响力很大的口号。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又不盛气凌人,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仅会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文字朴至素幽默,叙事清楚简澍,使读者备感亲切而易于接受,《富兰克林自传》开创了美国
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从此,自传成为一种新的
文学体裁。
名家点评
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都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在我的一生中,能让我佩服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二位也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三位还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生下来时比我们中最穷的人还要穷,但他具有不以自己穷困为耻的勇气,并凭借这勇气成为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和最出色的人。
我的孩子,如果你对富兰克林的作品不怀崇敬之情,我就剥夺你的
继承权。
研究了富兰克林的传记,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这位美国人民献给全人类的伟大人物能受到普遍的尊敬和钦佩。
后世影响
《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阅读本书,与一个伟大心灵对话,收获一份人生修养的智慧,完成一次实现
美国梦的奋斗历程和道德的精神之旅。
作者介绍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别名
班哲明·富兰克林,出生于美国麻省
波士顿,是美国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
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是
美国革命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
避雷针。
如果说他是个富于理想的人,那么他同时也是一个勇于实践的人。他不仅为祖国的自由在设想,而且为他进行了战斗。他为自己的成就自豪,却又告诫自己应该谦虚谨慎。他曾用庄重的语言为他的美国同胞和整个世界讲话,而讲话时却笑容可掬。富兰克林就是这种人。他的自传两百年来一直有力地吸引着读者。这本自传,几乎用世界各国文字出版过。时至今日,读起来仍然动人心弦。这是一位美国名人的令人心旷神怡的自我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