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墓
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寇准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左家村南约500米处,是北宋宰相寇准的安葬地,当地群众尊称为“寇陵”,修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
历史沿革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寇准在雷州(今海南省)逝世,享年63岁。宋仁宗知寇准在朝有功,准归葬故里,葬于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左家村南。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诏命翰林学士孙抃为寇准撰神道碑,宋仁宗亲笔题“旌忠”二字为碑额,立于寇准墓前。
20世纪70年代,寇准墓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损毁,之后修复。
遗址特点
寇准墓,主墓呈圆丘形,墓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正方形砖墙维护,现存墓冢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封土高4米。墓前立一石碑,上刻5个大字“宋寇莱公墓”。石碑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渭南县知事邱估所立。碑文为当时任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副都御史的毕沅所书。墓地周围植有63株柏树。
文物遗存
寇准墓南建有一座纪念寇准的砖碑楼,墓旁有一处宋寇准祠遗址。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中进士。北宋淳化三年(991年),拜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后提升为参知政事。北宋至道年间(995—997年),因他与宋太宗当众争辩,被罢知邓州。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即帝位,寇准被调回朝担任尚书省工部侍郎。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升任三司使。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拜为宰相。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被罢相,以刑部尚书出知陕州。后历迁户部尚书、知天雄军;兵部尚书、入判都省;权东京留守,为枢密院使,同平章事。不久,改为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进拜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北宋天禧三年(1020年),改为太子太傅,进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贬雷州司户参军。宋真宗病卒,宋仁宗即位。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被改为衡州司马,这一年在雷州逝世,享年63岁。宋仁宗知寇准在朝有功,准归葬故里,葬于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左家村南。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宋仁宗下诏复寇准官爵,追赠中书令、莱国公。在大宋对付北方辽国的进犯问题上,他力主抗敌,使宋、辽两国在100多年间保持了安定。
艺文
当代学者尹秀清楹联《寇准墓》:“两度为相贤士胆,一心立业寇莱公。”
当代学者寇养厚著诗《渭南宋寇准墓》:“风和气润雨初晴,宰相这头草又青。险地亲征陪宋主,孤城自战退辽兵。挑须媚态轻丁谓,逆耳忠言法魏征。岭外冤魂归葬日,旌蟠万里见民情。”
当代学者张仲毅著诗《贤故里声誉远——观寇准墓》:“三贤故里声誉远,莱公英名代代传。屡起狼烟民涂炭,力挽狂澜功非浅。杨府褙靴惜才心,澶渊订盟保国胆。欣闻忠良安息地,土堆变成奠游园。”
纪念活动
每年清明,当地政协以及文化、教育界均有祭扫寇准墓的肃穆仪式。
文物价值
寇准墓是研究和了解寇准生平及北宋历史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地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措施
1956年8月6日,寇准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寇准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左家村南约500米处。
从陕西省渭南市市区自驾到寇准墓,大约有3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
参考资料
渭南临渭:寇准墓.陕西网渭南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1 14: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