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破译是指在不知道
密钥的情况下,恢复出密文中隐藏的明文信息的过程。密码破译也是对密码体制的攻击。成功的密码破译能恢复出明文或密钥,也能够发现密码体制的弱点。密码破译技术是指实施密码破译过程中常用的各种技术、手段、措施、方法和工具。
1412年,波斯人盖勒盖尚迪首次阐述了利用语言特征和字母频率来破译密码的方法。16世纪末,欧洲一些国家已设有专职密码破译人员。1863年,普鲁士人F.W.卡西斯基第一次阐述了“维吉尼亚表”的破译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密码破译机构,密表、密本和有限多表代替等密码的破译方法已趋成熟。如英国“40号房间”破译了德国驻墨西哥公使的电报,并把它转交美国,从而促使美国参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密码破译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参战双方广泛运用数学分析方法和使用制表机、专用机等破译设备,能基本破译多表代替型机器密码。德军破译了美国驻开罗武官发给华盛顿的电报,由于电报涉及英国的作战计划、战争进展等情报,致使英国处于被动地位。1949年,美国人C.E.香农运用熵和多余度等概念,对密码破译的一般方法作了理论说明,并通过数学论证,得出了唯一解码量的关系式,使密码破译技术又向前推进一步。中国近代密码破译始于20世纪初。1928年前后,国民党政府建立密码破译机构,开始密码破译。1935年后,在侦破日本密码中,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密码破译工作始于1931年,在长期的军事、政治斗争中不断发展,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密码是一定的文字、话音、图像、数据等明信息和加密体制及密钥的结合体,三者相互依存,可通过分析、推理和验证加以破译。
密码破译方法分为密文攻击法和已知明文攻击法。密文攻击法是从分析密文入手,判断并验证加密体制和密钥,从而解译出明文。已知明文攻击法是利用已掌握的一定数量密文和明文的对应关系,剖析并验证加密体制和密钥,进而解译出其他明文。破译不同强度的密码,对破译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难易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密码破译要求破译者具有坚实的编码学和破译学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顽强的工作精神。随着计算机及相关技术设备的广泛运用,密码破译理论和技术将不断发展。密码破译将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