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猛相济(拼音:kuān měng xiāng j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
左丘明《
左传·昭公二十年》。
春秋·
左丘明《
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郑简公十二年,
公子嘉因专权被杀,
子产被立为卿,任少正。简公二十三年,郑国大臣内讧,执政
伯有被杀。子产以其过人的政治才能受到多数人的尊重,后来在显贵首领罕虎的支持下,出任执政。
在治理国家方面,子产十分注重策略,一方面,他能够照顾到大贵族的利益,团结依靠多数人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个别贪暴的贵族,他又能果断地给予严惩,以此维护政府的威信。他不毁乡校,允许国人议论政事,并愿意从中吸取有益的建议;但又不顾舆论反对,强制推行自认为对国家有利的改革。他是守旧的士大夫景仰的人物,但又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典,执行严格统治人民的“猛政”措施,同时也创立加重剥削的“田洫”“丘赋”等新的制度。子产执政十多年,表彰“忠俭”,反对“太侈”,改革了用地制度和兵赋制度,公布了刑法条文,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严肃朝任法纪。郑国在他执政期间,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子产病重期间,曾对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必定会主政。在我看来,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用宽厚的政策使百姓服从,刚猛的政策则能够使百姓畏惧。百姓不敢触犯,也就不会有伤害;而怀柔的政策,百姓容易息慢,更容易使他们受伤害。这就好比是水与火的道理。火的特点是猛烈,百姓一看见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的特点是柔弱,百姓轻视而玩弄它,有很多人便死在水里。所以宽厚的政策实施起来是有很大困难的。”
几个月后,子产便去世了。太子叔执政后,不忍心用严厉的手段去治理国家,便采用了宽大的方法,随之而来的是,郑国的盗贼越来越多,而且还聚集于芦苇塘里。太子叔后悔地说:“我要是早听子产的话,也不致会弄到这个地步了。”于是,他下令调兵攻打芦韦塘,盗贼们才稍稍加以收敛。
对于宽猛相济,孔子曾说过:“政宽百姓就怠慢,怠慢之后用严厉来纠正。用宽大调剂严厉,用严厉调剂宽大,政事便会因此而和平了。”施恩可以让人感激,威严可以让人畏惧。恩德武威同时并用,是古来将帅、君王所重视的统御谋略之一。但是,放纵是有条件的,在某些时候该放的就放,该收的定要收。收放自如、收放结合才能牛牢控制住局势。功臣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可功臣若走向反面,他们的影响力和破环力也是惊人的。对待他们不能降低真待遇,应恩威并施,以示荣宠,但不给其实权,就可防患手未然在要害处只收不放,这是放纵的首要前提,也是做事的一种手段。为人也是如此,在自己应该坚守的原则上,绝不可后退半步,而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稍微放松一个,让自己得到暂时的缓解,也是必需的。
唐·令狐德《
周书·萧圆肃传》:“五年,拜咸阳郡守。圆肃宽猛相济,甚有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