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追寄蝇
寄蝇科追寄蝇属动物
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 Wiedemann),属昆虫纲、双翅目、寄蝇科、追寄蝇属,完全变态的昆虫。寄主范围广泛,除了寄生家蚕外,还寄生农、林、果、蔬害虫,因此,将家蚕追寄蝇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前景。
形态特征
雌虫体长10-14毫米。复眼被浓毛,单眼鬃着生在前单眼两侧。额宽为复眼宽的4/5,侧额及侧颜覆灰黄色或金黄色粉被,颜及颊覆灰白色粉被。额鬃有3-5根下降至侧颜。单眼鬃与前单眼排列于同一水平。颊被黑毛。下颚须黄色,基部黑褐色,末端不加粗。胸部覆黄灰色粉被。中足胫节上半部具2根前背鬃,后足胫节上的前背鬃排列紧密,中部1根较粗大。翅前缘脉第二段较第三段小1倍。腹部第三至第五背板基半部覆浓厚的黄灰色粉被.端半部无粉被,黑色、光亮,腹部沿背中线有1条黑板纵带。肛尾叶三角形,基部2/3的部分向内深深凹陷如槽状,两侧密被黄毛,向中央交叉排列。
生活习性
寄主昆虫:小地老虎、斜纹夜蛾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然而,迄今为止,有关家蚕追寄蝇的研究相当缺乏。要开展利用家蚕追寄蝇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家蚕追寄蝇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家蚕追寄蝇的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本文运用生态学和昆虫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野外和养蚕生产现场调查、家蚕追寄蝇实验种群饲养以及生态试验等研究形式,开展家蚕追寄蝇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同时开展应用前景的探讨。 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一章)首先阐明研究目的与意义,同时介绍国内外有关家蚕追寄蝇的研究进展、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论文创新点。第二部分(第二和第三章)主要讨论和研究家蚕追寄蝇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第三部分(第四章)在家蚕追寄蝇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家蚕追寄蝇人工繁育技术体系的研究。第四部分(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探讨家蚕追寄蝇应用前景,详细分析研究结果,提出结论和有待今后研究的课题。 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家蚕追寄蝇在苏州地区一年发生6-8代,世代重叠现象比较明显;家蚕追寄蝇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家蚕追寄蝇羽化和产卵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寄主体表的产卵部位有特定的选择;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家蚕追寄蝇蛹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加快,促进羽化;在家蚕追寄蝇蛹期进行低温处理可以调节发育速度;寄主龄期及家蚕追寄蝇种群密度对家蚕追寄蝇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利用本文建立的家蚕追寄蝇人工繁育技术体系,可以获得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的家蚕追寄蝇种群。
参考资料
科学数据库.-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25 17:3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