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栖鼠
杂食动物
鼠类适应性很强。鼠类的栖息场所因种类、地域和环境而异,根据不同鼠种较固定的栖息场所,可将鼠分为家栖鼠类和野栖鼠类两类。引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通称“家栖鼠”
生活习性
家栖鼠的生长发育很快。繁殖力很强,主要表现在性成熟早,妊娠期短,分娩后可立即发情,全年大部分时间都能繁殖,胎仔数多等。家栖鼠喜欢阴凉干爽生活环境,喜夜行,杂食性动物
感觉
鼠类的感觉器官很发达。可敏锐的嗅觉去寻食求偶,并进行个体间的联系。鼠类经常在活动的路线上留下尿和生殖分泌物,鼠类就沿着这些有特殊气味的路线活动,形成光滑的鼠道。家栖鼠类的眼睛适应夜视,但视力很差,且为色盲。鼠类敏锐的味觉灭鼠带来很大的困难,鼠类的听觉非常发达,能判断声音的来源,并可感知45千周的超声波,鼠类本身也能发出超声波,幼鼠睁眼前就靠发出的超声波和回音回巢。家栖鼠类的触觉非常发达,在黑暗复杂的环境中不断重复利用刚毛触须的感觉活动判断方向,形成一条熟悉的跑道。
生态行为
家栖鼠类主要在夜间活动,黄昏和黎明前有两个活动觅食高峰。两种大家鼠,特别是黄胸鼠,对环境中新出现的物体有恐惧回避行为;小家鼠没有这种新物反应,喜欢接近新发现的目标。黄胸鼠喜栖息于高层隐蔽的场所,如屋顶、树木和灌木丛上,地面喜生活在堆放垃圾和杂物堆的场所以及货场和下水道内。褐家鼠喜栖息于温度稳定潮湿的地方,鼠洞多建在屋基的周围、垃圾堆道路的两旁路面下,另外地下室、墙基、下水道、船坞、港口码头以及河岸的冲积地,也是褐家鼠喜欢的栖息地;小家鼠喜栖息于干燥、食源近的场所,由于体形小,常在墙基、仓库、货物堆和保温层内打洞筑巢。
家栖鼠类都是杂食动物,褐家鼠和黄胸鼠的食性很广,可吃各种谷物、肉类、水果、垃圾、动物粪便,小家鼠喜吃高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褐家鼠和黄胸鼠每日需饮水15~30ml,缺水不能生存,小家鼠对水需求量很少。家栖鼠类的栖息场所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因环境而异。褐家鼠和黄胸鼠有时一个晚上奔走100~150米获取食物,但通常只在30余米范围内活动;小家鼠的活动范围只有几米,最长的活动距离也只有30余米。
鼠类有强烈的探索行为,常常远离巢区去探索新的更好的栖息地,但往往在几天内又返回原来熟悉的巢区。栖息地是鼠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一旦栖息地受到干扰或被破坏,鼠类即会被迫迁移到其他地点。在温带,鼠类有季节性的迁移,春季从室内迁往田野,冬季又迁回室内。高层和大型建筑物中鼠类也有类似的迁移现象。
鼠类在探索环境的同时,也尝试环境中的食物。开始时取食量很少,每次尝试时间的间隔较长。随取食量逐渐增加,间隔时间也不断缩短。鼠类摄食行为的另一种表现是搬拖食物,褐家鼠一天可搬拖数公斤食物隐藏在洞内或其他隐藏的场所。
活动能力
褐家鼠类常掘土打洞营巢,善于攀登,经常攀登砖墙和其他表面粗糙的物体,通常利用建筑之间的电线和管道做通延。家栖鼠类有一对非常尖锐的门齿,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能遭到鼠类的破坏。三种家栖鼠都善于游泳,其中褐家鼠水性最好。褐家鼠可以被视为一种半水生的动物,喜生活在河岸溪流边、沼泽地带、下水道和水稻田中。常可通过马桶潜入建筑物内。在没有褐家鼠的地方,黄胸鼠也能在下水道中生活。
种群特征
家栖鼠类的种群一般每年都有季节性的波动。种群密度在早春时最低,随着天气转暖及庄稼生长,在秋季又达到高峰,天气寒冷后又下降,呈单峰型。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夏季种群密度有一个低谷呈双峰型。同时出现季节性迁移,春夏由室内迁移到田野,秋冬又向室内迁移。
家栖鼠类种群大小是由鼠类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动力三个种群动力所决定的。鼠类的这些种群动力受自然环境、天敌和种内斗争三种因素的限制。
种群自然环境主要包括食物来源、水和隐蔽性等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在城市,家栖鼠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储存的食物和生活垃圾,粮食、食品、饲料加工厂、仓库内鼠类的食物最为丰富。这些场所粮食、食品和饮料贮存的地方是鼠患存在与否和危害严重程度的关键。垃圾是城市鼠类主要的食物来源,垃圾不仅为鼠类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且也满足其对水的需求。
天敌和疾病是鼠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家栖鼠类最大的天敌是人,也就是我们防制鼠患所采取的毒杀和捕杀。猫、狗作为家栖鼠类的天敌的作用越来越值得怀疑。城市养猫户之间鼠密度没有明显差异。许多鼠类的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在鼠类种群中引起非常严重的鼠疫流行,可使大批鼠类死亡。但是使用这些致病微生物灭鼠,会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不安全,灭鼠效果也不好。
防鼠设施
A.封闭建筑物与外界相通的所有孔洞
B.建筑物内的通风孔与排水孔应加装铁丝网罩,网眼规格1.3×32.5px。
C.房门下沿与地面的缝隙不大于15px。
D.在厨房、餐厅、食品储藏室、仓库门的下部加装0.75mm的渡锌铁皮,铁皮高度约750px,仓库另应加装1500px的高度。
鉴别特征
1.褐家鼠
别名大家鼠、沟鼠、挪威鼠。体型粗大,体长120-220mm,体重约60-350克,口鼻钝圆,耳短且厚,覆盖不到眼部,尾的长度短于体长,后足粗大。背部毛棕褐色或灰褐色,头部和背部毛色较深,体侧毛色较浅,腹部毛灰白色,尾毛两色,背面黑褐,腹面灰白。
褐家鼠繁殖力很强,雌鼠受孕后21-22天就能分娩,产后即可受孕,每胎平均7-10仔,最多可达23只。幼鼠3个月龄即可交配受孕,生态寿命2年。
褐家鼠是家野两栖鼠,除了栖息在各类建筑物及居民区地下室外,亦能攀登上层,常出没于下水道、垃圾堆。在建筑物周围、河岸及港口码头等潮湿地区打洞。有明显的新物反映。
2.黄胸鼠
别名黄腹鼠、尾鼠、屋顶鼠。体型中等,体长约140-180mm,体重约60-180克,与褐家鼠比较,体较纤细。背毛黄褐色,腹毛棕黄色,尾毛上下部色相同。耳大且薄,向前遮盖上眼部,尾长大于体长。口鼻尖长,后足细长,前足背面毛色灰暗,后足背面白色。在喉部和胸部中间具有棕黄色斑。
黄胸鼠一年四季均繁殖,每年可产3-4胎,每胎平均5-7仔,最多达16只,怀孕期、哺乳期与褐家鼠相似。出生后的幼鼠3个月性成熟,生态寿命约一年。
黄胸鼠善于攀登,多匿居于建筑物的上层及裂缝间,在粗糙面上能直攀而上,也可沿铁丝、电缆而行。夜间活动,黄昏后和黎明前为两个活动高峰,行为习性与褐家鼠相似,有明显的新物反映。食性比较广,以植物性的食物为主,含水量高的食物对其有更强的诱惑力。
3.小家鼠
别名小鼠、小老鼠、小耗子、体型较小,体长一般60-9mm体重约7-20克,口鼻长而尖,尾长与体长相等或略短。毛色变化较大,栖息于野外及农田周围住宅区的体毛偏黄褐色;栖居仔城镇内的多偏灰褐色。背毛灰褐色,背腹毛间一般无明显界限,尾毛短而稀疏,背腹色相同。
小家鼠繁殖力强,在适宜条件下,一年四季均能繁殖。年产5-7胎,每胎平均产仔4-6只,最多达16只。产后不久母鼠就可怀孕,妊娠期19天,幼鼠2个月性成熟,性成熟后生命最旺盛期约100天,生态寿命不到一年。
小家鼠喜栖息于干燥、离食源近的隐蔽场所,如柜子、厨房、仓库及杂物堆积处。常仔仓库保温层打洞或仔破箱、桌柜抽屉中筑巢。巢窝材料简单,一般为破棉絮、破布、纸屑等。野外喜栖息于田埂和草丛间。昼夜活动,虽有黄昏和黎明两个活动高峰,但在室内白天常可见到出外觅食活动。小家鼠食量2-3克,且有常常变更觅食场所的习性。小家鼠无明显新物反映行为,有时更喜欢接近新发现的目标,因此用鼠夹及鼠笼容易捕杀。
防治要点
1.本底调查
(1)鼠情调查:常有鼠迹法、粉块法、鼠夹法
(2)鼠迹法:由于鼠类每天要活动,如觅食、求偶等,在经常走的道路留下的毛、油腻等。鼠有一对无牙根的门牙,每天都需要磨牙。同时鼠每天排粪5-6次,约25-150粒等都要留下痕迹。因此我们查看如鼠粪、咬痕、鼠洞、鼠道、鼠尸及活鼠等。
(3)粉块法:
在每间(约15m)房间布放20× 500px粉块2块,放置一夜后查看有鼠足粉块的比例。
(4)鼠夹法:
每间(约15m)放中号铁夹2只,放置一夜后查看捕获鼠的夹数的比例。在室外,可用一线夹,间距每5米一块。
(5)鼠类生境调查
查看发生鼠害场所的环境,如卫生状况,堆积物、通道及周围环境状况等查找有利鼠类栖息、活动的场所。
2.主要防治措施
(1)环境防治
A.清除垃圾、堆积物,搞好卫生保洁,破坏鼠类生境
B.做好食物保管,断绝食源、水源
C.阻断通道,堵塞鼠洞,搞好防鼠设施
(2)物理防治
使用鼠夹、粘鼠板、鼠笼、驱鼠器、电子灭鼠器等。
一种好的灭鼠剂应具有高效、安全、适口性好、有效解毒等条件。常用灭鼠剂有急性灭鼠剂和慢性灭鼠剂二类。
A.急性灭鼠剂(单剂量灭鼠剂):
特点:毒性大,潜伏期短,作用快速,1-2天甚至几小时就可引起中毒死亡。但症状剧烈,对别的鼠影响大,产生拒食,灭鼠率低,不安全,有二次中毒,无解救药,因此被大多数国家禁止使用。目前我国尚在使用的有磷化锌、溴甲灵等。
a.磷化锌:
主要毒理是药物进入动物胃内遇酸作用后产生磷化氢,吸收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对抗胆碱酯酶作用,对肝、肾、肺及中枢神经都有严重损害,死于窒息。
使用浓度0.5-1%,潜伏期30小时。
b.溴甲灵:
主要毒理是阻止鼠体内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抑制三磷酸腺苷的产生降低Na/K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夜充盈,器官水肿脑脊液压升高,神经受压迫,鞘膜脱落,神经传导减弱,中毒动物死于呼吸衰弱。
潜伏期一般12-21小时,使用浓度0.005%。
c.灭鼠优:
主要抑制动物烟酰胺代谢,中毒动物出现严重VB缺乏,使呼吸肌麻痹死亡。使用浓度0.25-1%,潜伏期4-8小时。
其它还有氟乙酰胺、氟乙酰钠、毒鼠强、甘氟(通称“毒鼠强”)等都已禁止使用。
B.慢性灭鼠剂(多剂量灭鼠剂)
慢性灭鼠剂主要指抗血凝灭鼠剂,此类灭鼠剂的主要毒理是通过抑制维生素K1 环氧化物还原酶,阻止肝脏生产(合成)凝血酶原,破坏血液凝固功能,导致内脏、皮下广泛性出血,中毒动物死于慢性出血。
特点:适口性好,毒力作用缓慢,中毒症状轻,不会引起鼠类拒食,灭鼠率高。对非靶动物毒性低(对家禽比较敏感),维生素K1是特效解救药。潜伏期3-18天,死亡高峰出现在第5-7天。
抗凝血灭鼠剂须使鼠类多次取食积累中毒,多次小量给药(积蓄)毒力大,一次性给药(急性)毒力小。尤其是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如敌鼠钠盐,急性口服LD50黄胸鼠49.33mg/kg,而改用连续3天给药的慢性口服法LD50只要0.87mg×3天/kg第二袋抗凝血灭鼠剂可采用一次性(急性)给药,但多次小量给药能增加毒力。如大隆一次性急性给药LD50褐家鼠0.32/kg,改用连续5天给药,每天只要0.5mg/kg,三天累计也只有0.25mg/kg
a.杀鼠灵:
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对猪敏感,对鸡的耐受性较大,使用浓度0.025-0.05%,超过0.05%适口性差,也不会提高灭效。
b.杀鼠迷:
(第一代)生物活性优于杀鼠灵,适口性好,使用浓度0.0375%。
(第一代)对狗、猫敏感,猪耐药性很大,在养猪场灭鼠很安全,使用浓度0.05%。
d.溴敌隆:
(第二代)对家栖鼠有很好的灭效,适口性好,对家禽较敏感,使用浓度0.005%。
e.大隆:
(第二代)适口性好,急性毒力大,有二次中毒危险,对人、畜特别是鸡、狗、猪都有危险。使用浓度0.0025%-0.005%。
f.杀它仗:
(第二代)生物活性与大隆相似,急性毒力大、鼠洞边、有鼠迹场所;
C.毒饵投放要求
覆盖面要广,凡有鼠活动的场所不留空白。
投药要到位,将毒饵投放在鼠道上、鼠洞边、有鼠迹场所;
投放量要足,补药要及时。一般室内投放量每间(15m)2堆,每堆5-7克;室外每隔5m一堆,每堆10克。从投放后第二天起每天检查,有被吃去的及时补充,做到吃多少补多少,吃完加倍,直至不吃为止,达到一定的保留率。
毒饵必须要保持新鲜。
在易发生鼠患的场所及鼠类易迁入的可能通道处设置毒饵盒,坚持长期投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1-26 01:19
目录
概述
生活习性
感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