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的名称源自
陈发科嫡孙、
陈照奎之子
陈瑜(1962年生,陈氏家族第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将在其家族中相传三百余年并经陈发科、陈照奎发展定势的一路及二路炮捶太极拳架,定名为“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简称“家传功夫架”。
传承发展
“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的传承谱系为: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陈耕耘、陈延熙、陈发科、陈照奎、陈瑜。
“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在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系传人陈瑜先生的努力传播下,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国家的弟子超过100多人,弟子中传拳者众多,各地从习着甚众。
特点介绍
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分为第一路和第二路。其中,第一路为89式,第二路为72式,也称炮捶。总体上讲,一路柔多刚少,手法较多,比所谓的老架多15式,故为89式。如:中盘、退步压肘、海底翻花、初收、三换掌等。二路(炮捶)刚多柔少。两套拳架外形上小巧、紧凑,柔中寓刚开合有致;在内劲方面注重丹田内转,形之于外即为胸腰折叠,讲究运动的螺旋缠丝,轻灵沉稳。整个套路结构严谨,气势磅礴,节奏鲜明,静若处女,发如惊雷,往复折叠似波涛翻滚,灵动无滞,一气呵成。
1、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
2、刚柔相济,柔中寓刚,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稳而又灵动的内劲。
3、动作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刀气沉丹田,而且在练习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
4、快慢相间,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
5、拳路架子可分为高、中、低三种,体弱有病这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以练低架子。
6、拳中有桩,桩中有拳,拳桩合一。
7、每一招一式都有他特定的技击含义,技击招式精妙连环。
8、胸腰折叠与身法相结合。
9、套路动作复杂,手法细腻,明劲、小劲、暗劲多,内涵丰富,深不可测,正可谓“一层深一层,层层意无穷”。
10、整套拳阴阳平衡,阴阳互济,阴阳互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即对立又统一;同时还有阴阳不分,混沌的状态。
11、丹田内转,以身领手,节节贯穿。下盘沉稳如盘石,中盘灵活如珠,上盘轻如杨柳。
12、拳架中含有易骨、开关节、易筋练法。
13、摔打、擒拿、抓筋、拿脉、反骨、点穴同时兼施并用,使人防不胜防。
14、劲别复杂,手型复杂。具不完全统计,两路拳140多种劲别,同时发劲也多。据武林界称,陈发科公祖师在北京传授这套拳架时,两路拳154个单式,600多个式子,3000多种发劲,人称“千手寸观音”全身无处不混然,全身无处不是手。
15、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惊闪弹抖。
16、拳架平稳,支撑腿始终弯曲,不挺直,不挺胯。拳架不忽高忽低。
17、突出散打实战特点。
18、拳架讲究内撑外裹,支撑八面。
19、太极拳的攻与防、化与打、引与进包含在一个螺旋的动作之中,从而化打结合,化中有打,打中有化;攻中有防,防中有攻;对立统一,阴阳互济。还有,太极拳技法中的顺势借力,从反面入手,劲走三节,打空打回,特别是顺逆缠丝、螺旋进击、松活弹抖等等,都是该拳独具的特色技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