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话剧作品
《家》是现代剧作家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四幕话剧。剧本《家》重点放在对觉新、梅、瑞珏三人的感情纠葛上,意在表明在那样一个封建家庭生活给人带来的束缚与痛苦。作品采用戏剧化的表现手法,使剧中的人物生动鲜活,也为戏剧性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曹禺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人生感受和艺术才华创造性地改编了原著,是真正创造性的改编。
内容简介
《家》是曹禺创作的四幕话剧。剧本写的是1918年春到1921年冬这三年的时光,从瑞珏嫁入高家直到瑞珏难产而死,以觉新、梅、瑞珏三个人物的关系为主要的发展线索,表现人物各自的命运和其间的纠葛。
创作背景
就像巴金发现了《雷雨》与自己心意相通一样,曹禺试图将《家》改编为戏剧的初衷也是出于理解到喜爱的冲动。1940年深秋,巴金专程来到国立剧专校址所在地四川江安,看望在那儿任教的曹禺,在曹禺家中住了六天。巴金的这次江安之行对曹禺创作的最大影响,就是催促着曹禺一部新剧作的诞生。巴金的江安之行,给曹禺带来了友谊的温暖和关怀,也给他带来新的创作课题,从此,曹禺便开始了对《家》的改编的构思。
曹禺从1940年冬天开始酝酿改编《家》,直到1942年夏天才开始动笔写这个剧本。改编《家》的时候,曹禺正在与方瑞热恋,曹禺把对方瑞的感情写进了瑞珏和梅的形象里。1942年12月,曹禺的新作《家》经过巴金亲自校阅后,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人物形象
觉新,是三人复杂关系的始作俑者,他一面爱着梅,但却不敢冲破家庭的束缚选择了与瑞珏结婚。他从小就承担着维护家庭的重任,这也使他早早丧失了反抗的意识,但他同时又接受新思想,渴望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这两种思想使得他反复纠结与痛苦,不停地后悔自责,最终丧失了选择的欲望与权力,变得麻木不仁。
瑞珏,善良体贴,善解人意,而且全心全意的爱着觉新,为此她愿意奉献与牺牲。她是三人中最无辜的人物,她们之间爱情的纠葛其实跟她无关,却白白承担了后果,她的善解人意不仅是对觉新,也有对梅的,她是真心的想要成全两人幸福。剧本中瑞珏的形象与小说中发生了较大转变,她更加乐观与开朗,对生活抱有希望。
梅,是旧时代的才女形象,身体也比较柔弱,相比瑞珏,显得更阴郁、内敛,她还是爱着觉新的,但却受制于觉新婚姻伦理道德的制约,这对于她阴郁的性格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梅无论是对觉新还是瑞珏,她在行动上或多或少都有所回避。
作品鉴赏
曹禺话剧《家》主角变成了瑞珏,重心放在了对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揭露,年轻一代的抗争退居到次要位置。剧本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安排戏剧情节,选取的四个场景使矛盾更加集中的暴露,也更加充分的凸显出人物的性格。比如话剧的第一幕就选取了新婚之夜这样一个场景下进行。在这部分,原著仅仅用了一百来字草草的交代了觉新结婚的全过程,为的是突出觉新的“忍”,而曹禺在此基础上却做了大胆的扩充与想象。剧本并没有采用激烈的外部冲突来解决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人物的性格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内驱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为自己内心与外部环境中不可调和的矛盾,人物不得不做出“选择”。同时,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关系,虽然并没有造成主人公之间直接的冲突,但成为了人物之间潜在矛盾爆发的根本原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曹禺并不只是照抄原著中的人物对话,并不是对小说的翻版,它是具有鲜明的戏剧特点,读起来处处动人,看似不忠实于原著,实则是在对原著深刻的理解之上形成的,应该是一部成功的改编艺术作品。在小说《》的改编史上,曹禺改编的话剧《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因为不少《家》的舞台改编,是一种“剪刀加浆糊”式的匠艺式的改编,而曹禺的《家》是真正创造性的改编,剧作家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人生感受和艺术才华创造性地改编了原著,其成就丝毫不亚于创作一部作品。
重要演出
1943年4月8日,曹禺创作的四幕话剧《家》由中国艺术剧社在重庆首演。导演章泯,金山饰演觉新,张瑞芳饰演瑞珏、凌琯如饰演钱梅芬,舒强饰演觉慧,沙蒙饰演高老太爷,蓝马饰演冯乐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6:4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