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昉
辽朝官员
室昉(920年-994年),字梦奇,南京(今北京)人,契丹族,辽朝名臣。
人物生平
中第入仕
室昉字梦奇,是辽南京人。幼年就谨慎忠厚、爱好学习,闭门读书二十年间即使是邻里的人也不认识他。会同初年考中进士第,担任卢龙巡捕官。太宗进入汴京接受册礼,下诏让室昉担任知制诰,负责礼仪事务。
天禄年间,担任南京留守判官。应历年间,累迁为翰林学士,出入禁中达十余年。
拜为宰相
保宁年间,兼任政事舍人,数次被景宗延请询问古今治乱得失,回答很符合景宗要求。景宗重视室昉处理疑难事务的才干,改任他为南京副留守,他处决狱讼能够做到公平合理,人们因此感到方便。又迁官为工部尚书,不久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很快又拜为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
乾亨初年,负责监修国史。统和元年(983年),请求告老还乡没有被允许。后来他进呈《尚书·无逸篇》以劝谏君主,太后听说后嘉奖了他。统和二年秋天,下诏修治诸岭道路,昉发动民夫二十万,一日即完成。当时,室昉与韩德让耶律斜轸互相友善,同心辅政,处理积弊,知无不言,努力安顿百姓减少赋敛,因此法度修明,朝廷没有异议。统和八年(990年),再次请求致仕。
高寿去世
朝廷下诏让他入朝免拜,赐给几杖,太后派遣阁门使李从训持诏慰劳,让他经常居住在南京,封为郑国公。当初,晋国公主在南京建佛寺,皇帝允许赐给匾额。室昉上奏说:“之前下诏书对没有名号的寺院悉数问罪。如今因为公主请求就赐匾额,不仅违背先前的诏令,恐怕还会助长这样的风气会。”朝廷于是听从了。
室昉上表进呈所修撰的《实录》二十卷,获得手诏褒奖,加官政事令,赐帛六百匹。统和九年,举荐韩德让代替自己没有被听从。皇帝因为室昉年老害怕寒冷,赐给他貂皮衾褥,允许他乘辇入朝。病重后又派遣翰林学士张干到府第授给他中京留守的官职,加为尚父。去世时年七十五岁。皇帝嗟叹悼惜,为他辍朝两日,赠官尚书令。室昉遗言告诫不要厚葬。害怕人们称誉他超过实情,自己为自己写了墓志。
为政举措
政治
室昉自辽景宗时起担任宰相,至统和初年去世,在任上多次劝谏君主,在景宗去世后又与其他宰相共同辅政,使辽国法度修明。任内组织修建道路以改善交通,并对经历战事之后凋敝的山西州县施行免税和安定流民的政策。
文化
室昉在辽太宗年间即负责礼仪事务,后负责监修国史,统和九年(991年)与邢抱朴等一起完成了二十卷《实录》的撰写工作并进呈朝廷。
人物评价
《辽史》:室昉进《无逸》之篇,郭袭陈谏猎之疏,阿没里请免同气之坐,所谓仁人之言,其利溥哉。贤适忠介,亦近世之名臣。
史料索引
《辽史·列传·卷九室昉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5 13:5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