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刺绣
传统刺绣
客家刺绣属于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线或绒线),按设计好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等)上刺缀运针,绣成纹样或文字。
基本简介
刺绣工艺是客家民间的传统工艺。客家妇女多能按所需花样自描自绣,刺乡品多用于婚娶陪嫁、儿童出生、满月、周岁馈赠及城乡妇女日用装饰,如帐眉、门帘、枕套、花鞋、围裙头、衣服、童帽、兜肚等,各式图案有:人物、山水、花鸟、虫兽等,形态逼真,技术高超,有独特民族风格。
刺绣工艺主要有三种:(1)单色绣:将绣品绷在圆盘上或埋在手里,用单种颜色的绣线绣制。针法主要有包针、扣针、别梗、切针等,它的特点是操作自由,绣品具有清淡、素雅的艺术效果。(2)彩色绣:将绣品绷在圆盘上,选择五颜六色的绣花线进行绣制,针法主要有散套针、斜针等,它的特点是用针细巧,线线均匀,善于表现图案的层次。(3)贴布绣;将边角布料刮浆、晒干,印上花纹,然后沿花纹边缘剪下,贴在绣品上,烫平,再经珠宝勾勒,并配以扣三针等其他针法绣成,它的特点是有大块面的色彩形象,花型活泼,牢度强,省工易做。
样式
客家刺绣手工精致,线条流畅,图案样式丰富,飞禽走兽、花草鱼虫、人物故事、吉祥图纹等皆可入绣。刺绣打样时,绣娘将花样分解成不同的几何图形,定好每个图形在底布上的位置,根据图形变化,算好每针之间的纱眼间隔,以让每一针的落点都准确无误。客家刺绣完成后,“疏能跑马、密不透风”,形成虚实的强烈对比和图案的空间错落。
技艺
客家刺绣秉承了古代中原汉民的审美风格,喜庆瑞祥色彩浓郁,寓意吉祥美好,色彩以红青蓝黑为多,风格独特,异于赣南畲瑶土著绣品。客家刺绣针法丰富多样,有平针、定针、长短针、套针等上百种;绣工精巧细腻,有平绣、珠绣、凹凸绣、波纹绣、扣扣绣等几十种。客家女子坐在绣架前描鸾刺凤,一针一线、一格一绣,皆是韵致,经纬之间、方寸之地,绽放出客家民间艺术之花。
代表地区
兴国客家刺绣
兴国客家刺绣久负盛名,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手工刺绣的杰出代表。兴国客家刺绣是一门古老繁复的手艺,绣娘要熟练掌握刺绣技能,需要经年累月的实践经验,她们以古老的制作方法,绣出优美的图案,诠释着客家文化深厚的内涵。在历史长河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一代又一代“守艺”人守护着、传承着,记录着中华文脉的演进过程。如今,兴国客家刺绣的守护者越来越年轻,人数也越来越多,她们的作品不仅受到赣粤闽台消费者的喜爱,还远销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年轻的绣娘们不仅完成了传承刺绣文化的心愿,还通过传统手艺增加了收入。
始兴客家刺绣
始兴客家刺绣是韶关市始兴县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刺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始兴客家刺绣也成功入选了始兴县第九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始兴的剪纸和刺绣是紧紧相连,它与当地的民俗活动联系在一起,剪纸是为刺绣服务。刺绣精心绣在衫襟、领口、袖口、衫脚镶边和荷包等,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内容丰富、乡土气息浓厚,服饰上的刺绣,看上去精美鲜艳、风格独特、颇具生活情趣。
莲花客家绣
莲花客家绣起源于莲花民间,是在千年民间刺绣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其传统针法绣技常用的有二三十种,绣法灵活,色彩鲜明,近年来还创造了摄影绣、打籽泼墨绣和飞白绣等刺绣技法,大大丰富了莲花客家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莲花客家绣和莲花的民俗文化息息相关,是反应本土地域文化的一个民间技艺,多以古画、江西本土的名胜古迹及红色文化等元素为题材进行创作。
火针刺绣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是我国民间珍贵稀有画种。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明清时期,烙画在梅州落地生根。2020年,兴宁烙画被列入第九批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粤东客家刺绣
粤东客家民间刺绣与潮绣风格相类似,潮绣主要分布在潮州、澄海、饶平、揭阳等地,甚至涵盖梅县地区。广绣多分布于广州、顺德等珠江三角洲地带,潮绣则多指如今潮汕地区和梅县大埔兴宁等地区的刺绣品类。两大流派同宗同源,历史上并未做明确区分,但受不同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各自的技艺特点,并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传统的粤绣,就是指广绣和潮绣。
参考资料
刺绣工艺.中国台湾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5 20:18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