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感官是具有审美感受力的感觉,知觉器官。英国夏夫兹博里、哈奇生认为审美感官不是视、听感官,而是一种超视听的“高级的接受观念的能力”,是人生而具有的“内在的眼睛”或“内在感官”,即人的心灵。法国狄德罗认为“美不是全部感官的对象”,只有视、听感官才是“审美感官”,才能感知客体的美。德国黑格尔也认为“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弗·费希尔认为真正的审美感官是视觉、听觉,但味、嗅、触觉也是间接的审美感官,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在一个审美的整体中协同作用”。
在审美感官的作用上,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认为审美感官的感觉功能决定着美感的有无、强弱、性质,美感是感官直觉对象产生的生理、心理的快感。理性主义美学则认为感官只能感知到事物的其他特征,不能感受到事物的美,只有心灵、理性才能把握美。这些对审美感官的不同见解反映了对于美的本质,美感源泉、性质的不同观点。审美感官是人所独有的能够感觉、知觉对象美的具有遗传获得性的生理机制、生理功能,由视、听等外在感官和传导神经、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组成,当事物的光波、声波、语言等信息刺激人的外感官,通过传导神经输入大脑皮层,同人的感觉阈限相适应,经过大脑的接纳,处理、加工以后,人才对事物作出审美的反应。但它作为一种感受美的器官、能力,主要是在后天长期审美实践、学习、训练中形成的心理功能,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其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它是生理与心理、遗传性与后天获得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不同时代从事不同审美实践的人,具有不同审美心理结构、审美经验的人,其审美感官的敏感性、感受力、判断力各不相同。由于人接受外物刺激的量多为视觉和听觉,所以审美感官主要是视、听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