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论
哲学术语
实证论是经验主义研究问题的一种理论,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现象时偏重考察事实的一种方法。这种理论是根据休谟的怀疑论及康德的批判论而形成的学说。它的基本论点是,人类的认识、知识完全来自经验,任何正确的理论无需依据抽象的推理,而要依据“实证的、确实的事实”。凡是不经过经验体验,没有被亲自感受的经验所证实的,都是虚构的。实证论必然导致休谟的不可知论,甚至是休谟不可知论的翻版。第一个建立实证论思想体系的人是孔德(1798—1857),他在其代表作《实证哲学》中将人类的知识分为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和实证的。
实证主义认为,关于人类历史的各种知识,向来是各家意见纷纭,只能有主观见解,而不能达到客观真理,所以脱离实证的研究方法不可能有真正的科学,唯有经验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在宗教阶段,人类将一切自然现象归之于超自然的力量安排;在形而上学阶段,出现了各种哲学和知识体系;到最后,人类的认识才发展到实证阶段,研究知识的方法是观察、实验、测量。实证论认为,事物自身是不可知的,对事物自身的探讨,由于远离了经验的基础,必然是徒劳的。科学研究是用数学公式表达出事物的自然法则,并加以组织和统一,使之成为严格的系统。实证论认为自己既不属于唯物主义,也不属于唯心主义,而是超乎二者之上的。它的主要错误就是否定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揭示,反对将人们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特别是反对前人的正确的理性认识。单从科学研究方法上考察,实证主义重视事实,把事实作为研究的起点,又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把大量社会事实搜集起来,加以科学的论证,而不是长篇大套地综述抽象的理论,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流派,仍有一定的价值。在20世纪末期,实证论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大量科学著作主要是罗列事实研究社会现状和未来领域,而抽象的推理却很简单明了。这是时代大转变时期,大量新事实的出现使人们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对这些事实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方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7-22 09:4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