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作战
军事名词
实时作战(real time operation):核心技术是快速打击和并行打击链,它们大大缩短了从发现到摧毁的时间,让时间敏感目标无法逃遁,OODA循环周期短者胜。
三个要素
实时作战的本质是“发现即摧毁”。“发现即摧毁”包含三个要素:
机理
随着精确打击技术的发展,迫使目标的防护从过去的伪装、装甲、深埋向机动方向发展。在从发现目标到摧毁目标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的情况下,目标暴露在敌方眼皮底下的时间只能越来越短,否则,你就有可能一命呜呼。
于是,目标可捕捉、可探测、可监控时间的长短,就成为精确打击的关键。这样,目标就被分成两类:
●时间敏感目标。状态(包括位置、大小、颜色、形态、可探测性、信号特征等)随时间发生快速变化的目标。比如,快速机动目标,因技术体制缺陷处于易受攻击期的隐身目标,处于工作状态隐蔽雷达,等等。
●非时间敏感目标。状态随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目标。比如,大部分的固定目标,有明显运动规律的目标,信号特征固定的目标,等等。
快与慢是相对的。
首先,是在一次具体对抗行动中的相对快与慢。行动中表现为OODA周期长短,背后是战术技术水平的差异。也许你觉得自己很快了,但在强手面前,他并不觉得你快。
其次,就整个作战准备而言,快在战时,慢在平时。战时的“发现即摧毁”,平时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其中,目标数据准备是现代战争准备的日常工作。按照OODA理论,就是大量目标的观察、判断甚至决定(这里的决定主要指行动策略的制定,如平台、弹药的选择,攻击路线的选择,打击战术的确定等)在平时就已经完成,只剩下行动了,战时的OODA循环周期自然要比对手短得多。
再次,处于有利态势的一方,由于基地、设施、训练占优,从“决定→行动”所需要的时间要短,开战之前就已经“先快”了,平时有利态势的构建事关“先胜”。
从发现目标到摧毁目标,海湾战争需要27分钟,到了阿富汗战争缩短为18分钟,伊拉克战争约为6分钟甚至更短。这个时间在继续压缩,基本上可以做到“发现即摧毁”。
意义
随着精确打击技术的发展,迫使目标的防护从过去的伪装、装甲、深埋向机动发展。在从发现目标到摧毁目标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的情况下,目标暴露在敌方眼皮底下的时间越来越短。
基于分布式作战的“发现即摧毁”,不仅改变了敌我双方在战场上的对抗方式,而且对争夺制陆权、制海权、制信息权等战场控制权的方法和途径,将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拥有“发现即摧毁”能力的一方,防区内仅用情报监视与侦察手段就可以实现“监视制空”。此时,另一方虽然看似可以自由行动,但实际上已经丧失制空权。因为你一旦起飞就会被发现,而来自防区内的地空导弹或防区外的空空导弹会让你有去无回。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6 13:51
目录
概述
三个要素
机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