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街道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下辖街道
宝龙街道,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位于龙岗区东部,地处龙岗坪山两区的交界地带,西与龙城街道园山街道接壤,东、南与坪山区毗邻,北与坪地街道龙岗街道相通,辖区总面积47.89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10月,宝龙街道下辖7个社区。截至2020年6月,宝龙街道总人口32.6万,其中户籍人口2.6万。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宝龙街道曾先后是越国、吴国、楚国的属地。经吴国的拓展开发,龙岗一带人口渐多,日趋兴旺。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宝安县建立,宝龙在其内。
东晋、南北朝和五代、两宋时期,北方中原一带的人民因避战祸而迁居岭南,加快了这里的开发。今龙岗一带的客家人,多为当时北方移民的后裔。
清朝初期,宝龙街道属新安县。
民国时期,宝龙街道属惠阳县。
新中国成立初期,龙岗乡先后属惠阳县第二区、第三区。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第三区各小乡合并为龙岗、横岗二乡。
1958年10月,龙岗乡与横岗乡合并成立龙岗公社。同年11月,龙岗公社改属宝安县。
1983年7月,龙岗公社改称龙岗区。
1986年10月,撤区建龙岗镇。
1993年1月,宝安撤县分设宝安、龙岗二区,龙岗镇隶属龙岗区。
2003年11月26日,龙岗区撤销龙岗镇改设龙城、龙岗两个街道办事处。
2016年12月27日,宝龙街道从龙岗街道析出,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宝龙街道下辖7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深圳市宝龙街道冬青路1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宝龙街道,位于龙岗区东部,地处龙岗坪山两区的交界地带,西与龙城街道园山街道接壤,东、南与坪山区毗邻,北与坪地街道龙岗街道相通,辖区总面积47.8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宝龙街道以丘陵、山间盆地为主。
气候
宝龙街道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每年有1-2次台风经过。年均气温22℃,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1.4℃。年均相对湿度80%,年均降水量1933毫米,无霜期长达335天。气候温和,四季常绿。
水文
宝龙街道有9条大小河道贯穿其中,水系长达32.96公里;拥有龙岗区库容面积第二的松子坑水库,是深圳市级生态保护区。
人口
截至2020年6月,宝龙街道总人口32.6万,其中户籍人口2.6万。
经济
综述
2017年,宝龙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83亿元,同比增长8.6%。
第一产业
2017年,宝龙街道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811万元,同比增长106%。
第二产业
2017年,宝龙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1.4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6亿元,增长10.9%。
第三产业
2017年,宝龙街道实现第三产业总产值65.12亿元,同比增长6.1%。
交通
宝龙街道地处龙岗、坪山两区交界地带,区位优势突出,厦深铁路、惠盐高速等多条交通干线穿越境内,地铁14号线和16号线途经宝龙,厦深铁路坪山站座落其中。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7年,宝龙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暂定名)、同乐骏龙达学校两所学校新建以及同乐主力学校扩建工程,3所学校2018年将全面竣工招生,可新增学位7000个。
医疗卫生
2017年,宝坪医院正式投入运营,同心社康中心工程竣工。
文化事业
2019年,宝龙街道恭和比麟堂舞狮团队获得2019年首届全国南狮争霸赛、2019年国际高桩狮王争霸赛冠军。
历史文化
方言
宝龙街道原住民所使用方言是客家方言
文物古迹
环水楼
环水楼位于宝龙街道龙新社区兰水坣村,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城堡式围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成。此围屋前原有小溪环绕而过,故称“环水楼”。环水楼依山而建,南北走向,呈长方形,逐层递进,有“六厅十八井,四进一围龙”之说。占地约10亩,合6000多平方米,加上门前禾塘鱼塘及两旁的崇正学堂等附属建筑,共12000多平方米,180多间房屋,可居数百人。其四角是四个碉楼,其中轴线是一道天街,拾阶而上依次是下厅、中厅、上厅,正中是祠堂。这条天街是家族集中祭祖和议事场所,每逢除夕、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或者家族大事,族人便奉上三牲财帛、香烛纸钱,在此集中拜祭。
大田世居
大田世居位于龙岗区宝龙街道龙东社区陈源盛村,占地面积10255平方米,是客家人最为典型且富有特质的民居建筑。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整体结构完整、稳定,现存的建筑物基本保留原有建筑风格,是保留完整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参考资料
街道简介.龙岗区宝龙街道办事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4 15: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