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川局
清代铸钱的机构名
宝川局,清代四川铸钱局名。宝川局是四川地区的清代官方铸钱机构。“‘宝’字也是清代对铸钱机构的一个‘总冠名’方式,云南的叫宝云局。
历史背景
康熙七年开设四川成都府局,所铸钱币背为“川”字,九年停,二十四年又开。
雍正元年因四川铜矿未获开采。开局之议未果,十年矿成而宝川局又开始铸造。局址在成都府贡院内西边,有炉8座。
乾隆三年,因滇铜产量渐增,增加宝川局炉7座,合计15座,年铸额达到了72800串,十一年又增炉15座。铸钱运陕西行用,年增铸额为62200余串。十五年停止铸造运陕西钱而停炉7座,十九年又恢复7炉,二十年因川省议修城工,故又增炉30座,岁增钱124000余串。此时宝川局除增炉外仅余旧炉10座,合计40炉。二十九年又曾加铸。
四十年因川省铜不敷使用而使40炉减卯铸造。五十九年停铸。
嘉庆元年至二年,宝川局40炉开铸,五年八月至六年二月40炉计铸钱36399串999文。
道光年间宝川局开始减卯铸造,特别是十七年以后,半年减卯直到停铸。
咸丰四年下半年,宝川局开铸咸丰钱,有小平、当十、当五十、当百等数种。
光绪二十年宝川局曾铸重1钱2分的制钱,二十四年改铸重8分的小钱,旋因无铜而停铸。
清代四川有两府设局,一为宝川局,在成都府;一为宁远府局。
相关研究
2022年12月,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建成的成都考古中心冶金考古实验室,从清代宝川局遗址考古现场出土的坩埚、铜币等文物开启了实验室研究。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介绍,宝川局遗址是全国首次科学发掘的清代官方铸钱遗址,遗址规模宏大、遗迹清楚、遗物丰富,为研究清代铸币工艺流程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范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0:45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