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歌
唐代刘禹锡所作诗词
宜城歌:宜城的歌曲。乐府杂曲名之一。宜城,简称宜,襄阳下辖县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南接钟祥、荆门,北抵襄阳。在楚国郢都附近,秦朝时隶属南郡。汉唐时为宜城县。
作品介绍
《宜城歌》的作者是刘禹锡,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54卷第2首。
原文
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
荒台侧生树,石碣阳镌额。
靡靡度行人,温风吹宿麦。
注释
①宜城:县名,本名率道,天宝七载更名。唐属襄州,在今湖北宜城西北。汉代古宜城则在今宜城东南。此诗疑元和十年春作于返京途中。
②孤骤:宜城驿。韩愈《纪宜城驿》云:“此驿置在古宜城内。”
③荒台:驿旁有楚昭王庙及殿城。全诗校:“荒,一作花。树,一作柏。”
④石碣:石碑。阳:碑的正面。
⑤靡靡:迟缓。《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⑥宿麦:隔年才熟的麦。
赏析: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八月,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司马。元和九年(公元815年),刘禹锡奉诏回京。该诗创作于元和十年刘禹锡回京途中路过宜城之时。
诗歌以景写起,借景抒情。“野水”、“空城”、“行尘”、“孤驿”等意象营造了荒凉萧条的意境。尤其是作者极力避开人的痕迹,仿佛宜州城荒无人烟,一片死寂。作者明显地想要抒发悲伤的感情。然而,对于作者来说,此行结束了长达十年的贬谪生涯,作者应该表现出一种喜悦之情才是。这样说来,作者所悲应该不是自身的荣辱沉浮,而是对于当时朝廷及时代的悲哀与忧虑。下来的四句给了我们一些线索。
“荒台”指的是宣州驿站旁边的楚昭王庙及殿城。可以想象,当年的楚昭王庙及殿城应该是非常繁华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说“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可见当时楚国之强盛非常。然而今日,楚昭王庙及殿城之侧野树荒草丛生,只有旁边的古石碑上的文字还依稀可见。这一今昔对比,自是让人感慨时代更替,朝代兴衰,其中也隐隐地表现出诗人对于当时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担忧。
最后的五、六两句,作者化用了《诗经·王风·黍离》中的“行迈靡靡,中心摇摇”之句。《黍离》所要抒发的是“闵周室之颠覆”,虽然刘禹锡生活的年代,唐王室没有颠覆,但是也陷入了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宦官用事、藩镇割据等等的问题都足以让作为政治家、改革家的诗人陷入沉思。最后一句把黍化为麦,是一种写实。这种写实,以景结情,丝毫没有破坏诗人感情的抒发。整首诗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刘禹锡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民之情。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九年(793),和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当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永贞年间,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被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后受裴度推荐,晚年任太子宾客。故后世称“刘宾客”。刘禹锡诗才卓越,白居易誉其为“诗豪”。内容多反映时事和民生疾苦,诗文继承前人优秀文学遗产,又吸取民间文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6 12:01
目录
概述
作品介绍
原文
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