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瓷烧制技艺
河北省曲阳县传统技艺
定瓷烧制技艺,河北省曲阳县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据《曲阳县志》记载,五代时曲阳涧磁已盛产白瓷,官府曾在此设官收瓷器税,但其实定窑创烧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中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初期,主要专烧白釉、黄釉瓷,烧制出的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粗瓷向精瓷的过渡阶段。
到了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烧制的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制瓷工艺比之前更为精细。
进入宋代后,定窑的烧制技艺已经炉火纯青,北宋早期定窑吸收了南方越窑的浮雕技术,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刻花、印花等装饰,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以剔花、堆花、贴花各得其趣。而同时期的汝、钧 、官、哥四窑除了极个别的以外,基本不动雕工,以装饰见长的定窑脱颖而出,成为宋代宫廷御用瓷器中的一员。
元代之后,由于青花瓷的崛起,宋代瓷器百花争艳的时代结束,变成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而以烧制白瓷著称的定窑也逐渐没落,直到明代宣德年间最终落幕。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定窑曾有过无数个辉煌的时刻,但在元代却逐渐沉寂。从1976年开始,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退出历史舞台长达八百余年的定瓷烧制工艺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经多位定窑前辈的努力,定窑最终得以复烧,千年之窑火在曲阳重放异彩。
工艺特征
定瓷传统烧制工艺较复杂,烧制前先要从河北省曲阳县掘取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按一定比例加工成泥料,经陈腐后拉坯成型,然后修坯,进行刻花装饰。采用浸入法施釉后,器坯即可入窑烧制。定窑最早用覆烧法烧制瓷器。
工艺流程
定瓷烧制技艺有五大工艺流程:一是制泥,以当地盛产的石英、长石、黏土等为原料,经风化、槽碾细碎、澄浆入池、泥料陈腐等环节制成拉坯用的泥料;二是成型,在轮盘上手工拉制或用模具印制坯体,坯体经晾晒到含水量约50%时进行修坯;三是装饰,在修整后的湿坯上,用特制的刻刀作刻划花装饰;四是施釉,采用浸釉法进行;五是烧成,采用覆烧方法,烧成时间一般为40~48小时,烧成温度为1280~1300℃。覆烧法最早由定窑发明。定资有白、红、黑、紫、绿诸种釉色,以白瓷为主,其胎质坚密细腻,釉色莹润如玉。定瓷见长于以花草、禽鸟或鱼龙为题材的印花、刻花和划花装饰,布局饱满、形象生动、格调雅致。其中的划花装饰,采用利落洗练的外斜刀法,刀行形外,以线托形,奔放飘逸,技艺尤为精湛。定瓷出品以盘、碗、瓶、枕等居多,莲纹刻花盘、螭纹印花盘、孩儿枕、龙首净瓶等为其代表作。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定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辉映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才能。
传承状况
定瓷烧制技艺已失传多年,其生产工序复杂,要完全恢复并不容易,已经得到抢救的定瓷工艺目前仍需积极保护,以便继承发展。
传承人物
庞永辉
庞永辉,男,1973年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定瓷烧制技艺。
揉动、起筒、放型、收口……河北省曲阳县陈氏定瓷庞永辉创新工作室内,51岁的庞永辉正在拉坯机前忙碌。手随心动,泥随心塑,不到10分钟,一块瓷泥便在他手中变成了一只器型优美的梅瓶坯体。
庞永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定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已传承定瓷烧制技艺30余年。
“定瓷是素白瓷,因此最初的造型尤为重要。”庞永辉说,一只定瓷瓷器的诞生,需要经过原料拣选、拉坯、利坯、装饰等多道工序。在所有工序中,拉坯是瓷器成型最关键的一步。
“拉坯是一个慢功夫,只有沉下心来勤学多练,才能顺畅地做出一个线条优美又饱满的坯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让庞永辉的拉坯技艺不断完善。根据多年的经验,他自己制定了一套规范,显著提高了拉坯的成功率。
不仅如此,为了丰富瓷器器形和功能,在传统定瓷中融入更多当代美学的理念和元素,庞永辉创新研发了双层拉坯技艺及中空拉坯技艺。采用双层拉坯技艺、经过1300摄氏度高温一次烧成的“石榴花开”刻花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是庞永辉的代表作之一。
除了拉坯技艺上的突破,庞永辉还有另一个绝活——“跳刀”。
洗净双手,将半干的瓶坯立于拉坯机上,在上下摸索确定泥坯干湿度和硬度后,庞永辉选出刀具,随着拉坯机旋转的节奏,开始“跳刀”刻花。
立刀如点、握刀如线,泥体均匀地沿着抛物线落下,刀停线止、纹路涟漪。“‘跳刀’刻花不描不改,一气呵成,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庞永辉通过对泥坯干湿度和不同弧线的把握、力量与速度的调整,先后创作出点状纹、网状纹、水纹等十几种纹样,创新发明了相应的跳刀工具,不断丰富跳刀纹的形态。
近些年,庞永辉致力于推动技艺传承,助力定瓷产业发展。2017年,庞永辉创办曲阳定瓷职业培训学校,面向社会定期培训定瓷技艺人才。2020年,在培训学校的基础上,庞永辉又牵头设立了陈氏定窑非遗工坊,通过传承定瓷烧制技艺、展示展销能力培训等形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2023年底,非遗工坊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16期,培训人数3000余人,共带动500余名脱贫人员和低收入人员就业。
陈文增
陈文增,男,1954年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定瓷烧制技艺。
保护措施
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定窑遗址公布为重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1988年,国务院将定窑遗址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
2000年以来,定窑遗址先后修建有定窑遗址博物馆、定窑作坊遗址展馆、定窑遗址博物馆定瓷研究室等。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获得“定瓷烧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定瓷烧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评估合格。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前身为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瓷烧制技艺”保护单位、国家博物馆指定生产厂。公司先后培养出全国劳动模范3名,全国人大代表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5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6名,市级大师11名。2016年起,陈文增大师大弟子庞永辉作为新一代定窑掌门人,秉承恩师陈文增先生提出的“定窑文化新概念”指导思想,继续定窑传统工艺向当代艺术瓷、生活用瓷两条腿走路的转轨。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3年12月22日,盛世长安小学开展陶艺大师零距离接触:“定窑”陶瓷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资料
定瓷烧制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5 10:35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