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山海
中国古代政策
官山海亦称“管山海”。中国历史上主张由国家专营盐业、矿产(盐铁专卖)及采取各种方式控制山林川泽的思想。“官山海”一词见于春秋齐国管仲管子·海王》:“唯官山海为可耳”。“管山海”语见《盐铁论·贫富》:“食湖池,管山海”。在战国西汉中期的封建经济发展初期,为了限制农业人口大量涌入流通领域,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政权,一些思想家提出由国家专营盐铁。西汉汉武帝时实行盐铁酒专卖,后随朝代更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专卖商品范围有所扩大,茶、药材、香料、等均曾由国家专营。元、明以后,各种专卖商品时有兴废,除盐业、铁矿及一些矿产直到近代仍保持官营性质,不少商品渐转为民间自由经营。西汉汉昭帝始元六年 (前81年),参加盐铁会议的贤良文学曾就盐铁酒专卖提出反对意见,主张取消盐铁酒官营政策。明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主张减少经济干涉者渐多。近代主张官营和主张商民自由开矿的争论,成为反对或赞成资本主义新式工业自由发展的争论的一个内容。在生产关系已经腐朽的封建社会末期,继续奉行官山海政策,显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生。
含义和思想
最早提出“官山海”理论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他在回答齐桓公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时说“唯官山海为可耳”(《管子·海王》)意指可由国家控制山林川泽之利。西汉的理财家桑弘羊,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从富商豪强手中夺回盐铁等重要经济事业,扭转国家的财政困难局面,也曾推行了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所谓“食湖池,管山海”,就是泛指山林川泽之利要由国家来经营管理。中国的食盐由政府官营和专卖,从春秋时代的齐国开始,以后历经各个朝代,或者专卖,或课盐税,一直沿袭至今。而且官营品种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从西汉到清朝,国家经营的范围,由盐铁扩大到酒、醋(北魏)、曲、茶、香料、药材和等等,各代不完全一致,时有增减。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活动日趋活跃,有的专卖项目逐步转归私商自由经营,只有盐、茶两项较长时期保持着不同程度的官营性质。
“官山海”理论的产生,有其一定思想和经济渊源。在中国古代,皇权思想长时期占据主导地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山川园池不仅属于天子或诸侯所有,而且也是他们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特别是盐,为人民必需的消费品,加工方便,本廉利丰,据《管子》称:如由国家专营,可取得数十倍于人头税的收入。茶的生产自唐代兴起后长盛不衰,一度成为内地同西北民族交易的重要物产,由国家管理,从政治、经济和财政上看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3 09:1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